《送人从海城军》

时间: 2025-01-11 06:35:57

从军江海上,征棹去微茫。

瘴雨孤城白,秋风大野黄。

旌旂连蟹舍,烟火近鲛房。

但使封侯贵,何须忆故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从海城军
作者: 王恭 〔明代〕

从军江海上,征棹去微茫。
瘴雨孤城白,秋风大野黄。
旌旂连蟹舍,烟火近鲛房。
但使封侯贵,何须忆故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一位朋友从海城出征的情感。诗人描绘了江海上征船驶向远方的情景,虽然视野迷茫,但军旅的生活让人心中充满了豪情。诗中提到的“瘴雨”与“孤城”描绘了艰苦的环境,而“秋风大野黄”则传达出一种苍凉的秋意。随着征程的深入,诗人描绘出旌旗飘扬与烟火气息的场景,暗示着战斗的迫近。最后一句表达了只要能获得封侯的荣华富贵,就不再思念故乡的心情,表现出对功名的追求。

注释:

  • 从军:出征、参军。
  • 征棹:征途上的船桨,指代出征的船只。
  • 瘴雨:瘴气之地的雨,形容气候潮湿且不适宜人居。
  • 孤城:指孤独的城镇。
  • 旌旂:军旗,象征着军队的存在。
  • 鲛房:指传说中的鲛人所住的地方,象征着神秘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恭,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朴斋,出生于明代中期,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豪放而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恭的友人将要从海城出征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对军旅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名的向往和对故乡情感的淡化。

诗歌鉴赏:

《送人从海城军》是一首充满豪情与壮志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朋友离别的情景时,首先通过“从军江海上,征棹去微茫”展现出一种宽广而又孤寂的视野,令人感受到出征的艰辛与不易。接着,诗人通过“瘴雨孤城白,秋风大野黄”描绘了征途上的恶劣自然环境,突显了战争的危险与不确定性。

而“旌旂连蟹舍,烟火近鲛房”则展示了军旅生活的生动场景,旌旗的飘扬和烟火的升起让人感受到即将到来的战斗的紧迫感。这些描写不仅为诗增添了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士兵们在这一切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最后一句“但使封侯贵,何须忆故乡”把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淡漠,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反映了士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在战乱时期对家园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从军江海上:描绘了出征的场景,暗示着即将踏上征途的孤独与无助。
  2. 征棹去微茫:征船在海上航行,视野模糊,暗示着未来的未知。
  3. 瘴雨孤城白:艰苦的环境与孤独的城镇,营造出一种阴冷的氛围。
  4. 秋风大野黄:秋天的风吹拂着广阔的原野,暗示着时间流逝与环境变化。
  5. 旌旂连蟹舍:军队的旗帜与海边的蟹舍相连,形成生动的画面。
  6. 烟火近鲛房:战斗即将来临,气氛紧张。
  7. 但使封侯贵:只要能获得封侯的地位,其他的都不再重要。
  8. 何须忆故乡:对故乡的情感在功名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瘴雨孤城白,秋风大野黄”形成了美丽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征途比作一条微茫的海洋,彰显出士兵的渺小与无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征途艰辛的描绘和对故乡情感的淡化,反映了士人对功名的追求,表现出在战争与理想之间的选择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海:象征着广阔与未知,体现了出征的艰难。
  • 瘴雨:代表恶劣环境,预示着战争的危险。
  • 旌旂:象征着军队的存在与战斗的决心。
  • 故乡:象征着情感的归属与内心的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瘴雨”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恶劣的天气
    • C. 温暖的阳光
    • D. 宁静的夜晚
  2.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故乡的依恋
    • B. 对功名的渴望
    • C. 对家人的思念
    • D. 对友人的祝福

答案:

  1. B. 恶劣的天气
  2. B. 对功名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渡汉江》: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离别与思乡的情感。
  • 《白马篇》:陈子昂的诗作,描写了征途的艰辛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王恭《送人从海城军》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士人出征的关切,但王恭更加强调功名的追求,而岑参则更多地渗透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士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文学史》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