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山寺》

时间: 2025-01-11 06:28:44

荒山残日晚,秋思正凄凉。

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

钟声云外远,树色雨中黄。

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日游山寺
作者:王恭 〔明代〕
荒山残日晚,秋思正凄凉。
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
钟声云外远,树色雨中黄。
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山中,夕阳西下,我的秋思愈加凄凉。
野鸟在花径上啼鸣,溪水在竹房旁潺潺流淌。
远处传来的钟声似乎在云外,树木在雨中显得黄灿灿的。
我与友人相聚,焚香静坐在石床上。

注释:

  • 荒山:指的是无人居住、偏僻的山。
  • 残晚:指的是日落时分,残余的阳光。
  • 秋思:诗人在秋天产生的思绪,通常带有一种孤寂和惆怅的情感。
  • :鸟鸣的声音。
  • 溪泉:指小溪和泉水。
  • 钟声:寺庙中的钟声,通常在特定时刻敲响。
  • 云外:形容声音远离,仿佛在云外一样。
  • 焚香:指点燃香火,以示敬意或静心。

典故解析:

“钟声云外远”一句,钟声传得很远,常常与佛教文化联系在一起,代表着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山寺,诗人游历于自然的美景中,受秋日的影响,感受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哲思。

诗歌鉴赏:

《秋日游山寺》通过描绘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深刻的孤寂与思考。在“荒山残日晚”中,诗人通过“残晚”这一意象展现了夕阳下的荒凉感,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秋思正凄凉”,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的景象结合,展示了秋天的悲凉气息。

“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和谐,鸟鸣与流水的声音使诗人感到心灵的宁静。然而,随着“钟声云外远”,诗人又将视线拉回到内心的孤独,钟声的远离象征着人与世俗的隔离,仿佛在提醒诗人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最后两句“更与询休辈,焚香坐石床”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焚香的动作既是对佛教的敬仰,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石床”则象征着一种简朴与真实,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山残日晚:在荒凉的山中,夕阳即将落下,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
  2. 秋思正凄凉:此时,诗人内心的秋天思绪愈加凄凉,暗示着他对人生的感慨。
  3. 野鸟啼花径:描绘出自然的声音,鸟在花径上鸣叫,象征着生命的存在。
  4. 溪泉溜竹房:溪水流淌,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
  5. 钟声云外远:远处的钟声传来,带着一种空灵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隔离。
  6. 树色雨中黄:秋天的树叶在雨中变黄,暗示着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7. 更与询休辈:诗人和友人相聚,探讨人生。
  8. 焚香坐石床:焚香静坐于石床,体现出一种淡泊与超然的心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声”比作遥远的存在,提升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野鸟啼花径,溪泉溜竹房”,对称结构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自然景象如野鸟、溪水被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机。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哲思,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荒山:象征孤独与寂寞。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野鸟: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
  • 钟声:象征人生哲学与内心的宁静。
  • 焚香:代表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内心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残晚”意指: A. 早晨
    B. 傍晚
    C. 正午
    D. 午夜

  2. “钟声云外远”的意思是: A. 钟声在附近
    B. 钟声很远
    C. 没有钟声
    D. 钟声在树下

  3. 诗中表现秋天的意象有: A. 绿树成荫
    B. 鸟鸣花香
    C. 树色雨中黄
    D. 繁花似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月夜忆舍弟》 by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王恭的《秋日游山寺》,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象,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的自然环境,而王恭则在自然中融入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史》
  • 《诗词入门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