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前泾渭,依前灞柳,依前秦陌。年时旧游地,奈心情非昨。俑阵无声听鼓角,上潼关,暮天寥廓。登临忆西岳,正悲风动魄。
白话文翻译
依旧是那条泾河和渭河,依旧是那边的灞柳,依旧是那条秦地的陌路。往年游玩的地方,然而心情却已不再如昨日。静默的俑阵中只能听到鼓声和号角的回响,站在潼关之上,暮色苍茫,天际空旷。登高望远,想起西岳,心中悲凉,风声凄切。
注释
- 泾渭:指泾河和渭河,位于陕西省,历史上是重要的地理标志。
- 灞柳:灞河的柳树,灞河是渭河的一条支流,因其柳树而著名。
- 秦陌:指秦地的道路,象征着旧时游玩的地方。
- 俑阵:指兵马俑阵,表示历史的沉重与无声。
- 潼关:古代重要的关口,地理位置重要,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西岳:指华山,五岳之一,以其险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淑萍,现代诗人,作品常以抒情和历史感为主,关注个人情感与历史遗存的关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现代,诗人通过对往年游玩地点的回忆,表达时光流逝带来的心境变化,折射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十二时 感事》通过对过去游玩地点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依前泾渭,依前灞柳,依前秦陌”以重复的形式强调记忆的鲜明,尽管环境未变,但人心已非。“奈心情非昨”道出了作者的失落与惆怅,时间的流逝使得往日的欢愉无法重现。
接下来提到的“俑阵无声听鼓角”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兵马俑的沉默象征着历史的无情。而“上潼关,暮天寥廓”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孤独的身影,进一步加深了作者的情感。
最后一句“登临忆西岳,正悲风动魄”将情感推向高潮,西岳的险峻与风的凄厉相结合,暗示着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依前泾渭,依前灞柳,依前秦陌:强调旧时游玩的地方依然存在,环境未变。
- 年时旧游地,奈心情非昨: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但心情已不如往昔。
- 俑阵无声听鼓角:历史的静默与现实的声音对比,带来一种沉重感。
- 上潼关,暮天寥廓:描绘了潼关的壮丽与空旷的孤独。
- 登临忆西岳,正悲风动魄:通过对西岳的回忆,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悲哀。
修辞手法:
- 对仗:“依前泾渭,依前灞柳”,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俑阵”比作无声的历史,深化了历史的厚重感。
- 意象:运用“暮天”、“风动魄”等意象,传达出孤独与悲凉的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时光流逝、历史沉重与个人情感的变化展开,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泾渭、灞柳:代表着故乡的自然景观。
- 俑阵: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无声。
- 潼关:历史的关口,象征着人生的转折点。
- 西岳:代表险峻与伟大,暗喻人生的艰难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泾渭”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南
- B. 陕西
- C. 北方
- D. 湖南
-
“奈心情非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快
- B. 失落
- C. 愤怒
- D. 平静
-
“西岳”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安宁
- B. 追求
- C. 绝望
- D. 历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 李白的《月下独酌》:通过对酒的抒情,表达孤独与怀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蔡淑萍的《十二时 感事》都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前者更多地体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后者则专注于个人情感的变化。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各具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选》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