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二时颂
作者: 释文准 〔宋代〕
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
乾坤遐迩尽东西,千山万山翠相倚。
白话文翻译
日头还未落下,法身已经清净,超越了方圆的限制。
无论东西,宇宙的辽阔无边,千山万山青翠相依相偎。
注释
- 日昳未:日昳,指太阳还未落下;“未”字表示尚未。
- 法身:指佛教中所说的“法身”,即真理的身体,象征清净、无碍的状态。
- 清净绝方比:指法身的清净状态已经超越了方圆的界限,达到一种无所不包的境界。
- 乾坤:指天地,象征宇宙。
- 遐迩:远近,形容空间的辽阔。
- 千山万山:形容山的数量众多,意象上强调自然的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文准,宋代高僧,精通佛教经典,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常通过自然景象来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繁荣,佛教思想与儒道思想交融,释文准的创作受此影响,旨在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清净与对宇宙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十二时颂》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法身的清净状态。首句“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不但描绘了日落前的宁静氛围,也暗示了修行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通过对“法身”的提及,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强调心灵的清净与宁静。接下来的“乾坤遐迩尽东西,千山万山翠相倚”,则通过对天地与山水的描写,展示了宇宙的辽阔和自然的壮丽,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人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在音韵上也非常和谐,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诗歌读来流畅且富有韵律感。诗人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体现了其内心的哲思与对于宇宙的感悟,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灵性追求,令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昳未,法身清净绝方比:描绘日落前的景象,暗示心境的清净,超越世俗的纷扰。
- 乾坤遐迩尽东西:展现宇宙的广阔,强调地理空间的无边无际。
- 千山万山翠相倚:描绘山的层叠,给人以视觉的美感,同时暗示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乾坤遐迩”与“千山万山”,形成平行结构,增强诗歌的音韵美。
- 比喻:法身的清净比作日落前的宁静,寓意深远。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哲思,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共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同时通过自然的壮丽景色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象征光明与生命力。
- 法身:象征内心的真实与清净。
- 千山万山:象征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法身清净绝方比”中的“法身”指什么? A. 身体
B. 真理的身体
C. 法律 -
“日昳未”是什么意思? A. 太阳已经落下
B. 太阳还未落下
C. 太阳升起 -
诗中提到的“千山万山”主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自然的繁杂
B. 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C. 山的数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释文准的《十二时颂》更加注重内心的清净与哲思,而王维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征,但主题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佛教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