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乐 其二 大石调,步月》
时间: 2025-02-04 16:2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倾杯乐 其二 大石调,步月
作者: 吴湖帆 〔清代〕
皎璧澄辉,莹珠悬夜,秋宵照澈命如昼。
映脂面同心醇酒。扶玉手佳人红袖。
从絮话月步行行久。相将信天誓地,眼底都成偶。
争知似我,为谁时渐呈消瘦。怅个中难了难剖。
奈浅水急流,浪萍浮驻,烂熳莺花春几度,
怎不管渡梅柳。只得顾彼此安排,
纵教不比寻常挠人口。恁镜华妩采,深深院落情如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夜,明亮的月光如同宝石般照耀,仿佛把生命的本质都照亮了。佳人面带红晕,举起美酒,彼此倾诉,漫步于月下,时光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悠长。两人互许誓言,眼底充满着爱慕。谁能知道我为何渐渐消瘦,心中难以释怀。面对急流浅水,浮萍漂泊,春天的花鸟再美丽,又能不顾梅柳的渡口。只能彼此相互扶持,纵然这感情与寻常有些不同,却依然能在深院中保持如旧的情感。
注释
- 皎璧:明亮的玉石,形容月光清澈。
- 莹珠:闪耀的珍珠,指夜空中的星星。
- 映脂面:映照着美人红润的脸庞。
- 扶玉手:形容佳人的手如玉般温润。
- 信天誓地:表示双方的誓言坚定不移。
- 消瘦:指因思念而渐渐消瘦。
- 奈:无奈、无法。
- 烂熳莺花春几度:春天的花鸟绚丽多姿,不知经历了多少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年-1968年),字子华,号翰斋,晚号湖帆,生于清代末期,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以山水画著称,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情感。
创作背景
《倾杯乐》系列是吴湖帆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词作,主要表达了与友人、爱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对生活的感悟。本作写于一个秋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珍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情感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倾杯乐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诗中以皎洁的月光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佳人与诗人之间的情感在这一氛围中愈加浓烈。诗句“映脂面同心醇酒”表现了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象征着爱情的醇厚与美好。
而“奈浅水急流,浪萍浮驻”则隐含了生活的无常与不易,尽管春光明媚,情感依旧需要面对现实的挑战。诗人在表达对爱情的执着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整体上,这首诗以柔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传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皎璧澄辉,莹珠悬夜,秋宵照澈命如昼。
描绘秋夜月光皎洁,星辰闪耀,仿佛生命的本质在这一刻显露出来。 -
映脂面同心醇酒。扶玉手佳人红袖。
佳人的脸庞被月光映照,彼此举杯共饮,手握红袖,表现亲密的情感。 -
从絮话月步行行久。相将信天誓地,眼底都成偶。
两人漫步月下,长久地交谈,互许誓言,眼中映出彼此的身影。 -
争知似我,为谁时渐呈消瘦。怅个中难了难剖。
不知为何自己渐渐消瘦,心中对情感的困惑与难以释怀。 -
奈浅水急流,浪萍浮驻,烂熳莺花春几度,
面对生活的急流和不安定,春天的美丽也似乎不能阻挡时间的流逝。 -
怎不管渡梅柳。只得顾彼此安排,
不再在意梅柳渡口的美丽,只能互相扶持,彼此照顾。 -
纵教不比寻常挠人口。恁镜华妩采,深深院落情如旧。
即使这段感情与寻常不同,但依旧如旧时光般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皎璧澄辉”,将月光比作明亮的玉石,增强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月光与秋夜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扶玉手佳人红袖”,增添了诗词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爱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悟。在明亮的月光下,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叹,体现了人对美好与真实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纯洁与温暖,寄托爱情的美好。
- 红袖:代表佳人的娇美与温柔。
- 急流:象征生活的变幻无常与无奈。
- 梅柳:寓意春天的美丽与希望,映衬情感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皎璧”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月光
- B. 清澈的湖水
- C. 皎洁的玉石
- D. 飞舞的白云
-
诗中提到的“扶玉手”是指谁?
- A. 朋友
- B. 佳人
- C. 自己
- D. 孩子
-
诗人对爱情的态度是?
- A. 失望
- B. 珍视
- C. 无所谓
- D. 忽视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吴湖帆的《倾杯乐》都描绘了在月光下的情感交流,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孤独与自饮,而吴湖帆则聚焦于两人的互相依偎与深爱,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吴湖帆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