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苏应槐》

时间: 2025-01-10 21:57:15

投分良非少,知音谁复多。

君饶幼妇调,吾奈老狂何。

聚首惊霜鬓,相携踏雪歌。

兰芽新茁玉,行矣听鸣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分良非少,知音谁复多。
君饶幼妇调,吾奈老狂何。
聚首惊霜鬓,相携踏雪歌。
兰芽新茁玉,行矣听鸣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感叹,认为能够得到知音的人并不多。作者提到朋友的年轻美好,而自己却已年老无能为力。两人相聚时,看到对方的白发,心中感慨,便一起在雪中歌唱。最后,诗人提到兰芽新发,准备出发,听着铃声。

注释:

  • 投分:指分散的友人或知音。
  • 良非少:好的朋友并不多。
  • 幼妇调:年轻女子的歌声。
  • 老狂:年老的狂人,指诗人自己。
  • 聚首:相聚,重逢。
  • 霜鬓:白发,象征年老。
  • 踏雪歌:在雪中歌唱,表现欢快的心情。
  • 兰芽:指兰花的芽,象征新的开始。
  • 鸣珂:指发出清脆的铃声。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兰芽”可引申为兰草的高洁品格,而“鸣珂”则常用以描绘优雅的声音,表现出一种优雅的生活情趣和人际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其伟,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人际交往日益疏远的时代,诗人通过与友人的交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与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寄苏应槐》通过对知音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关注。在第一句中,诗人感叹能够投分(分享情感、志趣)的人并不多,这不仅是对自己交友不易的感慨,也反映出社会交往的复杂与疏远。接下来的“君饶幼妇调,吾奈老狂何”则进一步表现了年岁渐长的无奈与孤独,年轻的女子如春风般的活力与自己的老态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聚首惊霜鬓”描绘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情景,尽管两人都已是白发苍苍,但依然能够在雪中歌唱,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和乐观的态度。最后的“兰芽新茁玉,行矣听鸣珂”则传达出一种新的希望,尽管人生已近迟暮,但依然可以期待新的开始和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递出生命的意义、友情的珍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具有深远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投分良非少:反映作者对友谊的渴望与失落。
  2. 知音谁复多:表达对知音难得的感慨。
  3. 君饶幼妇调:朋友的年轻活力让人羡慕。
  4. 吾奈老狂何:自己年老而无能为力,产生无奈感。
  5. 聚首惊霜鬓:见面时感到对方的白发,感慨时光流逝。
  6. 相携踏雪歌:一起在雪中欢唱,表现出友谊的温暖。
  7. 兰芽新茁玉:象征新的希望与开始。
  8. 行矣听鸣珂:准备出发,期待新的旅程。

修辞手法:

  • 对仗:第一、第二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雪、兰芽、霜鬓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象征着友情、生命与希望。
  • 拟人:通过“鸣珂”赋予声音以生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友情的珍贵与生命的无常。作者通过对知音的怀念与对自身老去的无奈,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传达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鬓:象征年老与岁月的流逝。
  • :象征纯洁与友谊,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兰芽:象征新的生命与希望,体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知音”,意思是:

    • A. 好朋友
    • B. 敌人
    • C. 陌生人
  2. “霜鬓”指的是:

    • A. 年轻
    • B. 白发
    • C. 黑发
  3. “鸣珂”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 A. 欢快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基调相似,但王维的风格更加沉静。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描写友情的同时,更强调了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显示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