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苏仲吕
何其伟 〔明代〕
论交见弟旧,握别已多时。
三复长公赋,谁赓幼妇词。
梦魂迷去路,警柝起遐思。
残腊梅先破,从他点鬓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提到相聚的时光已经过去很久,握手告别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回忆起曾经吟咏的诗篇,以及对幼年时光的怀念。梦中似乎迷失了方向,警觉的声音让我想起远方的思绪。到了冬末春初,梅花已经悄然绽放,那些岁月的痕迹却在发间悄然显露。
注释:
- 论交见弟旧:论交,指交往、交情;见弟,见面,见到;旧,旧友。意为与老朋友相见。
- 握别已多时:握手告别,已经有很久了。
- 三复长公赋:长公赋,是指《长公主赋》,古人常常反复吟咏。
- 谁赓幼妇词:赓,续;幼妇词,指年轻女性的诗词,表达对年轻时光的追忆。
- 梦魂迷去路:梦与魂,指梦中迷失的状态;去路,指前行的方向。
- 警柝起遐思:警柝,夜间警觉的声音;起遐思,唤起远方的思绪。
- 残腊梅先破:残腊,指腊月末;梅花在腊月末时开放。
- 从他点鬓丝:点鬓丝,指头发的白丝;透露出岁月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何其伟,明代诗人,字子强,号秋水,生于北方,后移居南方,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何其伟与苏仲吕的友谊中,体现了他们在离别之后的思念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反映出明代文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寄苏仲吕》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与老友重聚后,抒发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开篇通过“论交见弟旧”点明了与友人相见的珍贵,随即以“握别已多时”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诗中反复提及的“长公赋”和“幼妇词”,不仅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更是对青春的追忆与感叹,这种情感在“梦魂迷去路”中得到了升华,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迷茫与对未来的思考。
“警柝起遐思”一句,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与思绪的涌动,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而最后两句则通过“残腊梅先破”与“从他点鬓丝”的对比,展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梅花的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但诗人却无不感叹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带走了青春的痕迹。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谊的珍惜,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论交见弟旧:通过相聚来重温旧友的情感。
- 握别已多时:表达对离别的惆怅,时间已久。
- 三复长公赋:反复吟咏的诗篇,体现对文学的热爱。
- 谁赓幼妇词:对年轻时光的怀恋与思念。
- 梦魂迷去路:梦境的迷茫,象征生活的困惑。
- 警柝起遐思:夜晚的警觉声唤起思绪。
- 残腊梅先破:梅花的开放象征着新生。
- 从他点鬓丝:岁月的痕迹,感叹人生的流逝。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梦魂迷去路”与“警柝起遐思”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希望,冬末春初时节的梅花代表着生命的延续。
- 头发的白丝: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感伤。
- 梦与魂: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何其伟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残腊梅”象征什么?
A. 幸福
B. 新生与希望
C. 忧伤 -
“警柝起遐思”中的“柝”是指什么?
A. 鞭子
B. 警铃
C. 夜间警觉的声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王安石
- 《送友人》-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友人》:同样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望;而《寄苏仲吕》则强调了对过去的怀念。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何其伟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读》
- 《明代文学与社会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