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墅》

时间: 2025-01-10 22:10:03

流水斜阳外,村墟杳霭间。

何年遗片石,终古爱眉山。

阳羡田空没,兰陵宅易还。

耦耕吾所乐,风雅自相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水斜阳外,村墟杳霭间。
何年遗片石,终古爱眉山。
阳羡田空没,兰陵宅易还。
耦耕吾所乐,风雅自相关。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下,流水流淌,村庄隐没在薄雾之间。
哪一年遗留下这一块石头,直到永远我仍然爱着眉山。
阳羡的田地已经淹没,兰陵的宅子也容易归还。
耦耕是我所乐于的,文雅的事物自然是相互关联的。

注释:

  • 流水:指流动的水,象征自然的流转。
  • 斜阳: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
  • 村墟:村庄,常用来指代乡村的宁静与淳朴。
  • 杳霭:深远的雾气,形容村庄的隐秘与朦胧。
  • 片石:一块石头,象征着过去的遗迹。
  • 眉山:地名,可能指作者心中美好的故乡或一个怀念的地方。
  • 阳羡:地名,以盛产茶叶闻名,象征富饶的田地。
  • 兰陵:地名,古代的名胜,象征归属与安宁。
  • 耦耕:指夫妻共同耕作,象征和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滨,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逐渐繁荣、文化日渐兴盛的时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田园风光和人情世故为题材,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苏墅》创作于苏滨对故乡的眷恋与思考之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乡村生活,表达了对乡土的深情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苏墅》以四句构成,展现了清代诗人的田园情怀与对故乡的深沉眷恋。诗的开头“流水斜阳外,村墟杳霭间”,以清丽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场景,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流水与斜阳的结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

接下来的“何年遗片石,终古爱眉山”,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故乡的无尽热爱。眉山作为一个具体的地名,承载着诗人对故土的深情,令人感受到那种永不褪色的眷恋。

“阳羡田空没,兰陵宅易还”则体现了一种对现实的思考。田地的空没与宅子易还,暗示着生活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反映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珍视与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最后一句“耦耕吾所乐,风雅自相关”则提升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耦耕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体现了诗人对简单、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风雅与耦耕的结合,表明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方式,浑然天成,浑然一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水斜阳外: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场景,流水与斜阳的意象营造出夕阳下的温馨气氛。
  • 村墟杳霭间:村庄隐没在淡淡的雾霭中,展现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乡村风貌。
  • 何年遗片石:引出对过去的追忆,传达出岁月流转的无情与对记忆的珍视。
  • 终古爱眉山:强调了对故乡的永恒眷恋,眉山象征着归属感。
  • 阳羡田空没:暗示现实生活中的无常与变迁。
  • 兰陵宅易还: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耦耕吾所乐:指出理想的生活方式,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
  • 风雅自相关:认为文雅的生活与耕作相辅相成,展现出诗人的理想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情世态,表现诗人的感受。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以及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在歌颂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思考生活的无常与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
  • 斜阳:代表着晚年的宁静与美好。
  • 村墟:象征着朴素与宁静的乡村生活。
  • 片石:代表着历史的痕迹与记忆的寄托。
  • 眉山:象征着故乡与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阳羡”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田地
    B. 山脉
    C. 村庄
    D. 湖泊

  2. “耦耕”指的是什么? A. 单独耕作
    B. 夫妻共同耕作
    C. 机械化耕作
    D. 休耕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忆故乡
    B. 对战争的反思
    C. 对未来的展望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田地
  2. B. 夫妻共同耕作
  3. A. 追忆故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苏滨的《苏墅》同样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苏滨更加强调对故乡的情感与历史的追忆。而陶渊明则更偏重于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宁静。两者在主题上相似,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滨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