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声木兰花 病中作》
时间: 2025-02-04 15:28: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偷声木兰花 病中作
凄凉月澹梅花冷。妆台照向愁人影。
夜不成眠。已累郎君九十天。
匣中重检鸳鸯谱。几度思量难自主。
安得金针。绣出从前一段情。
白话文翻译:
在凄凉的月光下,梅花显得更加冷清。
妆台映照着愁苦的我,影子在灯下摇曳。
夜里辗转难眠,已经让我的爱人等了九十天。
匣中再次翻阅鸳鸯谱,几次思量却难以自控。
我希望能有金针,绣出往日那段情缘。
注释:
- 凄凉月澹:形容月光冷清,凄凉的夜晚。
- 妆台照向愁人影:妆台的光影映照着愁苦的自己的影子。
- 夜不成眠:夜晚无法入睡,心中忧虑重重。
- 累郎君九十天:让爱人等候了九十天,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 匣中重检鸳鸯谱:从匣子中重新翻阅关于爱情的谱子,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
- 安得金针:希望能有金针,借喻希望重新绣出过去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佩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绘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病中,诗人因病痛与孤独感而倍感愁苦,情绪极为低沉,借助梅花、夜晚等意象抒发心中对爱情的渴望与怀念。
诗歌鉴赏:
《偷声木兰花 病中作》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古诗,诗人在孤独的病榻上,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深切的情感。诗的开头用“凄凉月澹梅花冷”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寂寥的夜晚,梅花象征着孤独和寒冷,恰如诗人此时的心境。接着,妆台的影子映照出愁苦的身影,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夜晚的辗转反侧更是加深了对往事的思念,九十天的漫长等待让人心力交瘁,情感的绞痛如影随形。再次翻阅“鸳鸯谱”,不仅是对往昔恋情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安得金针”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无尽怀念与对重温旧梦的渴求,展现了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病中女子对于爱情的执念与无奈,情感真挚动人,意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感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凄凉月澹梅花冷:描绘了一个冷清的夜晚,给人以孤独感。
- 妆台照向愁人影:通过妆台的反射,表现了诗人的愁苦情绪。
- 夜不成眠:表达了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苦恼。
- 已累郎君九十天:让爱人等待的漫长时间,加重了思念之情。
- 匣中重检鸳鸯谱:通过翻阅过往爱情的记录,展现对过去情感的追忆。
- 几度思量难自主:思考往事却无法自我掌控情感。
- 安得金针:渴望重温旧梦,表达对过往的深切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孤独,映衬内心的凄凉。
- 拟人:妆台的影子似乎在与愁苦的自己对话。
- 对仗:诗中“夜不成眠”和“已累郎君”形成对照,加深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思念,展现了病中孤独的心境和对过去情感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思念。
- 梅花:代表凄凉、冷清。
- 妆台:隐喻女性的内心情感与愁苦。
- 鸳鸯谱: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往事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不成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愁
- C. 疲惫
-
“安得金针”中“金针”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对往事的追忆
- C. 时间的流逝
-
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答案:
- B. 忧愁
- B. 对往事的追忆
- C. 清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表现对爱情的思索与感慨。
- 李清照的《如梦令》,情感细腻,主题相似。
诗词对比:
- 比较高佩华的《偷声木兰花》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追忆,但高佩华更侧重于病痛中的孤独感,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示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