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前韵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努力避喧遭掣村,
强颜追好得嗔拳。
交情只有春风厚,
千里随人不用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努力躲避村里的喧闹,强颜欢笑却得到了别人的不满。交情就像春风一样厚重,千里之外的朋友来访也无需金钱的来往。
注释:
字词注释:
- 喧:指喧闹的声音。
- 掣:牵制、拖拽。
- 拳:这里是指拳头,象征着不满或愤怒。
- 交情:指朋友之间的情谊。
- 春风厚:春风暖和,形容情谊深厚。
典故解析:
- “春风”常用以比喻友谊、情谊的温暖和舒适。古人常用“春风”来形容和煦的气候,也象征着友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情感表达闻名。其诗作多表现对人情世故的观察和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身处乡村环境时,表达了对喧闹与人际关系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交往状况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再用前韵》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首句“努力避喧遭掣村”,让人感受到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无奈与烦恼,仿佛是想要逃离那种喧嚣,却又被周围的环境所牵制。接下来的“强颜追好得嗔拳”,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尽管面带笑容,却难免遭遇误解与指责,表面上的和谐掩盖了内心的苦涩。
中间两句“交情只有春风厚”,表现了真挚的友谊是珍贵的,正如春风一般温暖而厚重。最后一句“千里随人不用钱”,则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是无价之宝,强调了情谊的重要性和纯粹性,不需物质交换,便可感受到深厚的情感。这种对比更突显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难得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真谛,既有对现实的感叹,也有对友谊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入,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努力避喧遭掣村:表现了诗人对喧闹环境的厌倦,努力逃避却难以实现,感到被环境所束缚。
- 强颜追好得嗔拳:尽管表面上维持友好的关系,但内心却因误解而感到不安,展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
- 交情只有春风厚:强调真情厚重如春风,友谊的温暖比金钱更有价值。
- 千里随人不用钱: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无需物质的交换,强调了情感的纯粹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风”比喻深厚的友情,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如“追好得嗔拳”与“随人不用钱”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表达了对友谊的渴望与思考,以及对喧嚣环境的逃避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喧闹:象征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繁杂。
- 拳头:象征着误解与不满,表现人际交往中的冲突。
- 春风:象征着温暖的友情与深厚的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再用前韵》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B)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 C) 对金钱的看重
-
诗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 A) 青春
- B) 友情
- C) 财富
-
“千里随人不用钱”这一句的意思是:
- A) 友谊是无价的
- B) 物质交换是必要的
- C) 朋友难以相聚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杜甫《春望》
-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再用前韵》与王维的《送别》均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李弥逊更强调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和误解,而王维则关注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