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0:1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二首 其二
大堤閒控紫骅骝,片片飞英出画楼。
白练尽题班女赋,绿樽偏涤马卿愁。
峰非回雁难通信,路是桃源好放舟。
听彻琵琶不成寐,故乡犹恐似江州。
白话文翻译:
在宽阔的堤岸上,我悠然骑着紫色骏马,
一片片飞舞的花瓣从画楼中飘出。
白色的绢带上全是班婕妤的诗赋,
而那绿酒杯却无意消解马卿的忧愁。
山峰并非回归的大雁难以通信,
这条路是桃源,适合放船游玩。
琵琶的声音听得彻夜难眠,
故乡的情景让我担心像江州那样凄凉。
注释:
- 紫骅骝:紫色的马,骝马是指色泽红棕的马。
- 飞英:花瓣,形容春天花开的景象。
- 班女:指班婕妤,汉代著名的才女。
- 马卿:指马致远,古代诗人,可能暗示忧愁与文学。
- 回雁:指归来的大雁,象征亲人或朋友的联系。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美好境地。
- 琵琶:古代乐器,常与思乡之情相联系。
- 江州:指江州司马青衫泪的典故,暗示思乡的悲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元凯为明代诗人,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擅长描绘春天的生机与人事的愁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游之际,表现了诗人在春日游玩时的愉悦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牵挂。
诗歌鉴赏:
《春游二首 其二》充满了春日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个人情感的深邃。开篇以“紫骅骝”引入,描绘了诗人在堤岸上骑马的悠闲情景,显现出一种洒脱与自在。接着,诗人巧妙地用“片片飞英”来描绘春花的绚烂,这不禁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白练尽题班女赋,绿樽偏涤马卿愁。”这句中提到的班婕妤与马卿,分别象征着古代的才女与忧愁的诗人,诗人用此对比,表现出一种文学的传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接下来的“峰非回雁难通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易,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两句“听彻琵琶不成寐,故乡犹恐似江州。”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琵琶的声音令诗人彻夜难眠,故乡的记忆让他忧心忡忡,生怕故乡也如江州般凄凉。这种情感的深沉与细腻,令整首诗充满了感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堤閒控紫骅骝:在宽阔的堤坝上,悠然自得地骑着紫色骏马。
- 片片飞英出画楼:花瓣从画楼中飘落而出,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白练尽题班女赋:白色的绢带上满是班婕妤的诗文,暗示文学的渊源与才女的影响。
- 绿樽偏涤马卿愁:绿酒杯虽好,却难以解去马致远的忧愁。
- 峰非回雁难通信:山峰高耸,难以寄托思念,象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路是桃源好放舟:前方的道路似桃花源,适合放舟游玩,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听彻琵琶不成寐:琵琶声响彻,令我彻夜失眠,象征思乡的情感。
- 故乡犹恐似江州:对故乡的担忧与思念,生怕故乡也变得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紫骅骝”比喻诗人的豪情。
- 对仗:如“白练尽题班女赋,绿樽偏涤马卿愁”,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琵琶声如同人声,传递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同时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骏马:象征自由与豪情。
- 飞英:春花,象征生命的活力。
- 白练:诗文,象征文化与才情。
- 绿樽:酒,象征友情与欢聚。
- 桃源:理想的生活状态,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琵琶:音乐与思乡之情的象征。
- 江州:故乡的忧伤,象征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骅骝”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马
- B. 紫色马
- C. 黑色马
-
“白练尽题班女赋”中的“白练”指的是什么?
- A. 酒
- B. 诗文
- C. 花瓣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生活
- B. 过去的回忆
- C. 伤感的情绪
答案:
- B. 紫色马
- B. 诗文
- A. 理想的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元凯的《春游二首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风光和人内心的情感。张元凯在春日游玩中感受到自然的美,而王维则在秋天的静谧中感悟生活的哲理。两者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但情感基调和季节氛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唐诗三百首解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