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曲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1 08:15:30

大道红楼珠箔垂,风起杨花欲暮时。

胡姬半醉半遮面,恼杀幽州游冶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道红楼珠箔垂,
风起杨花欲暮时。
胡姬半醉半遮面,
恼杀幽州游冶儿。

白话文翻译:

在宽阔的大道上,红色的楼阁下珠帘垂挂,
微风拂过,杨花在傍晚时分随风飘舞。
胡姬微醉,面容半遮,
让幽州的游冶儿心烦意乱。

注释:

  • 大道:指宽广的街道。
  • 红楼:红色的楼阁,暗指繁华热闹的场所。
  • 珠箔:用珠帘装饰的帷幕,象征奢华。
  • 杨花:杨树的花絮,通常在春季随风飘落。
  • 胡姬:指外族的歌女或舞女,通常有异域风情。
  • 幽州: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幽静的地方。
  • 游冶儿:指嬉游玩乐的年轻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约 1580-1644),明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擅长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春游曲二首》创作于明代,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在游玩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女子的怜惜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的美好场景,展现了生动的春意和人情的复杂。诗中描写的“大道”和“红楼”构成了一幅繁华的画面,体现了生活的富丽与热闹。而“风起杨花欲暮时”则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一丝忧伤,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胡姬半醉半遮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娇羞与醉态,仿佛她在春日的微风中,既感受到春光的温暖,又因百花争艳而心中迷醉。然而,最后一句“恼杀幽州游冶儿”则转向了情感的冲突,游冶儿因胡姬的娇羞与醉态而感到烦恼与不安,折射出人情的复杂与微妙。

整首诗在轻快的表象下,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既有春日的欢愉,也有内心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道红楼珠箔垂:描绘了一条繁华的道路,两旁是华丽的楼阁,珠帘轻垂,象征着繁华的生活环境。
  2. 风起杨花欲暮时:随着春风的吹拂,杨花纷纷扬起,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春天的变化。
  3. 胡姬半醉半遮面:胡姬微醉,面容被轻纱遮住,既显出她的妩媚,也透出几分神秘感。
  4. 恼杀幽州游冶儿:游冶儿因胡姬的娇羞与醉态而心烦意乱,表现了对春情的复杂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胡姬”比作春天的象征,表现其美丽与魅力。
  • 拟人:杨花在风中飘舞,仿佛有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情的复杂与多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繁华与热闹,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奢华。
  • 杨花:象征春天的柔情与短暂,暗示生命的无常。
  • 胡姬:代表异域风情,寄托了对美好女性形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姬”指的是: A. 汉族女子
    B. 外族的歌舞女子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中的花卉

  2. 诗中的“风起杨花欲暮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热闹
    B. 时间的流逝与春光的短暂
    C. 夜晚的寂静
    D. 游玩的乐趣

  3. 诗的最后一句“恼杀幽州游冶儿”反映了哪种情感? A. 欢愉
    B. 忧伤
    C. 烦恼与不安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诗词对比:

与李梦阳的《春游曲二首》相比,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元宵的热闹场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尽管主题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