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湘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其三》

时间: 2025-01-11 19:41:56

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清湘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其三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网者弃鱼小,猎人贪鹿肥。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
铜山变荆棘,锦帐启藩篱。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贪欲和欲望的批判。诗中提到捕网者舍弃小鱼,而猎人却贪图丰腴的大鹿;不见富贵之物,反而见到恶劣的孩子。铜山变成了荆棘丛生之地,锦帐打开了围栏。万物都将毁灭,千匹马车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网者:捕网的人,指渔民。
  • 阿堵物:指财富、名利等物质享受。
  • 恶宁馨儿:形容恶劣的环境,宁馨即宁静的意思,但这里反转,暗指不好的事物。
  • 铜山:比喻原本富饶的地方。
  • 锦帐:华丽的帐幕,象征奢华生活。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铜山”可以理解为象征富饶的地方,但因贪欲而衰败,反映出人心的贪婪导致自然和社会的毁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伯华,号澄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包含哲理,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表达了对人们贪欲和物欲横流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和欲望,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网者和猎人的对比,生动地展现出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盲目和愚蠢。小鱼被抛弃,是对微小利益的漠视,而大鹿则是对丰厚利益的无尽追求。接着,诗人通过“阿堵物”与“恶宁馨儿”的对比,以尖锐的语言揭示了对财富的渴望最终导致的道德沦丧。铜山的意象转化为荆棘,暗示着富裕的地方因贪婪而荒废,表现出对自然和社会的悲哀。最后一句“千驷吾何为”,更是将整首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质疑一切物质财富的意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网者弃鱼小:指捕网的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舍弃微不足道的小鱼。
  • 猎人贪鹿肥:猎人因贪图丰腴的大鹿而放弃其他猎物,反映出贪婪的本性。
  • 不见阿堵物,见恶宁馨儿:不再看到财富与名利,反而见到社会的阴暗面。
  • 铜山变荆棘:原本富饶的地方因贪婪而荒芜。
  • 锦帐启藩篱:华丽的生活背后隐藏着无尽的欲望与困扰。
  • 万物与同毁,千驷吾何为:最终,万物都将毁灭,物质的追求又有什么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捕网者和猎人的对比,突显贪婪的本质。
  • 隐喻:以“铜山”隐喻人们的贪心使得富饶变得荒芜。
  • 反问:结尾的反问句式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全诗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批判了追求物质利益的盲目与无意义,提倡对自然和社会的珍视,强调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网者:象征追求利益的人。
  • 阿堵物:象征物质财富与名利。
  • 铜山:象征富饶的过去与未来的荒芜。
  • 锦帐:象征奢华与欲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网者弃鱼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小鱼的珍惜
    • B. 对贪婪的批判
    • C. 对捕鱼技巧的赞美
    • D. 对生活的感慨
  2. “千驷吾何为”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 A. 强调物质的重要性
    • B. 质疑物质追求的意义
    • C. 提倡享乐主义
    • D. 表达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曾伯的诗作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苦闷与家国情怀。李曾伯则更侧重于对贪欲的批判和社会现象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与文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