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玉峰头惯见春,此花常寓雪霜仁。
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应向香边念故人。
白话文翻译:
在群玉峰的顶端,春天的景象早已习以为常,这朵梅花总是寄托着雪霜的仁德。
东风再次吹拂,让我想起孤山的那位故人,想必我该在花香四溢的地方追念他了。
注释:
- 群玉峰:意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着美丽和高洁。
- 此花:指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 雪霜仁:梅花在雪霜中绽放,表现出其坚韧和仁爱之心。
- 东风:春风,代表着春天的来临。
- 孤山:指特定的地点,可能是诗人或故人曾经游玩的地方。
- 香边:花香的四周,暗示梅花的芬芳。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品德高尚。它在严寒中盛开,通常与高洁的品性相关联。此诗中提到的“故人”可能暗指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怀念,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单而深刻的方式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曾伯对梅花的感怀之际,正值春天,梅花绽放,激发起诗人对故人的思念,表现了他对自然与友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和刘制遗梅》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自然美的诗,诗人在描绘梅花时,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开头提到的“群玉峰头”给人一种高远的感觉,暗示诗人对高洁品性的向往和追求。而“此花常寓雪霜仁”则通过梅花的形象,表现出对逆境中坚强品格的赞美,梅花在严寒中绽放,正是坚韧和仁爱的象征。接着,东风的到来不仅意味着春天的来临,也唤起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怀旧之情。整首诗在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群玉峰头惯见春:在高耸的群玉峰上,春天的景象已成为常态,表现出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 此花常寓雪霜仁:梅花在雪霜中绽放,象征着坚韧与仁爱,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
- 东风又促进派孤山去:春风再度吹来,促使诗人想起孤山,暗示春天带来的情感回忆。
- 应向香边念故人:在梅花香气四溢的地方,诗人对故人的思念愈加深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群玉峰头”与“香边”形成对比,展示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情感。梅花象征的坚韧与仁爱,通过“雪霜”与“东风”的对比,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及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思念,体现出一种坚韧、仁爱与怀念交织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代表着诗人对友谊和自然的珍视。
- 群玉峰:代表高尚的境界和自然的优美。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梅花的赞美
- D. 以上皆是
-
“群玉峰”与“香边”形成了怎样的对比?
- A. 高远与低洼
- B. 自然与情感
- C. 冷与暖
- D. 以上皆是
-
“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夏天
- D. 秋天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表现梅花的坚韧与高洁。
- 陆游《梅花》:通过梅花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感怀。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曾伯与王安石的梅花诗,前者侧重于对自然与友情的感悟,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孤独和坚韧。两者均通过梅花这个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