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都
作者:元好问
历历兴亡败局棋,
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
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
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铲琼华了,
留在西山尽泪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感慨。诗人登高望远,仿佛置身于一场棋局之中,感叹历史的兴亡变化,仿佛一场梦境般的虚幻。夕阳西下,断霞映衬着无尽的天空,老树遗留下的台阶在秋天显得更加悲凉。大海中龙穴的惊现,让人感到意外;而月宫里仍然想着凤笙归来的情景。纵使世间的繁华已然铲除,但西山的泪水依然流淌。
注释
字词注释:
- 历历:清晰可见,形容兴亡的情景历历在目。
- 登临:登高望远。
- 断霞:夕阳下的云彩,形容景色的壮丽与凄凉。
- 老树遗台:老树旁的遗迹,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沧海:大海,象征着浩瀚与不可捉摸。
- 龙穴:传说中龙居住的地方,此处可能暗指神秘的事物。
- 广寒:指广寒宫,月宫的别称。
- 琼华:指美玉或美好的事物,象征繁华。
典故解析:
- 凤笙:传说中凤凰的笙音,象征美好的乐声和美好的事物。
- 西山:可能指代西山的某种情感寄托,象征着遥远的思念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子华,号天隐,元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擅长以诗词抒发情感,作品多深具历史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出都》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诗人对国家的兴亡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与惆怅,因而写下此诗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出都》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对于兴亡变化的深刻感受。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夕阳”、“老树”等,既表现了自然的景象,又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凉。特别是在“沧海忽惊龙穴露”一联中,诗人以大海的神秘与变化,映射出人世间的不可捉摸与变幻无常。在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怀念与无奈,尽管世间的美好如同琼华般被铲除,唯有在西山的泪水中留下伤感的回忆。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历兴亡败局棋:诗人通过“棋”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的复杂与变化。
- 登临疑梦复疑非:在高处俯瞰,仿佛置身梦境,令人怀疑现实。
- 断霞落日天无尽:夕阳和断云描绘出一幅壮丽而又悲凉的画面,象征时间的流逝。
- 老树遗台秋更悲:老树下的遗迹在秋天显得格外凄惨,暗示着历史的遗留与无奈。
- 沧海忽惊龙穴露:大海的神秘与变幻,暗示着人生的意外与不可预知。
- 广寒犹想凤笙归:在月宫中仍然思念过去美好的事物,表达对过往的缅怀。
- 从教尽铲琼华了:即使美好的事物被铲除,依然有深刻的情感留存。
- 留在西山尽泪垂:最后的情感汇聚在西山,流下惆怅的泪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败局棋”比喻历史的复杂与多变。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与节奏感。
- 拟人:如“老树遗台”,赋予自然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兴亡的感叹与对个人命运的思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与社会变迁的深刻理解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棋:象征历史的复杂与智谋。
- 夕阳、断霞: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老树:象征过去的辉煌与现状的凋敝。
- 沧海:象征人生的浩瀚与不可捉摸。
- 凤笙:象征美好的事物与美好的回忆。
- 西山:象征思念与无奈的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沧海”象征什么? A. 人生的浩瀚
B. 乡愁
C. 家园 -
诗人通过“老树遗台”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遗憾
C. 对未来的希望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
C. 乡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登高壮观》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元好问的《出都》与李白的《登高壮观》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与历史的感悟,但元好问更加强调历史的沉重感与个人的孤独,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豪情与壮观的气势。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较大差异,但都富有哲理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