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参军》
时间: 2025-01-11 14:06: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参军
作者: 元好问
五日过居庸,十日渡桑乾。
受降城北几千里,出塞入塞沙漫漫。
古来丈夫泪,不洒别离间。
今朝送君行,清泪留馀潸。
生女莫作王明君,一去紫台空佩环。
生男莫作班定远,万里驰书望玉关。
我知骥子坠地无齐燕,我知鸿鹄意气青云端。
草间尺鴳亦自乐,扶摇直上何劳抟!
一衣敝缊袍,一饱苜蓿盘。
岁时寿翁媪,团栾有馀欢。
就令一朝便得八州督,争似綵衣起舞春斓斑。
去年洛阳人,今年指天山。
地远马鞯破,霜重貂裘寒。
朔风浩浩来,客子惨在颜。
扼胡岭上一回首,未必君心如石顽。
君不见,桓山乌,乳哺不得须臾闲。
众雏一朝散,孤雌回颜声悲酸。
寒雁来时八九月,白头阿母望君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朋友李参军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离别的伤感。诗人回忆起五日途经居庸关、十日渡过桑干河的艰辛旅程,感慨古往今来的离别之情。今朝送君行,泪水潸潸,表达了别离的痛楚。对生女和生男的寄托,反映了对家庭和未来的期望。最后,诗人以寒雁归来的形象,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和对他母亲的思念。
注释
- 居庸: 指居庸关,位于今北京,是古代北方的重要关隘。
- 桑乾: 指桑乾河,位于今山西,是古代的重要水道。
- 受降城: 古代城池名称,位于北方,代表着边疆。
- 王明君: 传说中的贤良之女,寓意女儿的出嫁。
- 班定远: 历史人物班超,意指生男要有作为之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子渊,号天柱,金朝著名词人,博学多才,作品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朋友李参军即将出征之际,表达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通过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朋友李参军的深厚情谊。开头部分,通过描写行程的艰辛,展现出离别的沉重氛围。诗人用“古来丈夫泪,不洒别离间”来说明即使是丈夫也会在离别时流泪,表现出情感的普遍性。接着,诗人表达了对生育的思考,希望女儿能嫁给贤良的丈夫,儿子能有所作为,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责任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草间鸟类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由和快乐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暗示出征的艰难和危险。结尾部分以“寒雁来时八九月,白头阿母望君还”来结束,回归到思乡的主题,展现了浓厚的乡愁和亲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日过居庸,十日渡桑乾: 描述了诗人朋友出征的艰辛旅程。
- 受降城北几千里,出塞入塞沙漫漫: 说明边疆的辽阔与艰难。
- 古来丈夫泪,不洒别离间: 表示古往今来,离别总是令人伤感。
- 今朝送君行,清泪留馀潸: 诗人此刻的悲伤与情感流露。
- 生女莫作王明君,一去紫台空佩环: 对女儿未来的期望与担忧。
- 生男莫作班定远,万里驰书望玉关: 对儿子未来的寄托与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
- 对仗: 诗中的句子多采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雁: 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寓意着归乡的渴望。
- 白头阿母: 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增添了亲情的厚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居庸”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今北京
- B. 今山西
- C. 今陕西
-
诗中“生女莫作王明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忧虑
- B. 祝福
- C. 想念
-
诗的最后一句“白头阿母望君还”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失落
- B. 牵挂
- C. 欢喜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送李参军》: 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后者则强调友情与离别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