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7 18:55:14

生红点点弄娇妍,半拆花房更可怜。

传语春风好将护,莫教容易作银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红点点弄娇妍,半拆花房更可怜。
传语春风好将护,莫教容易作银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盛开的花朵,红色的花瓣娇艳动人,像是装点了花房的一角,让人更加怜惜。诗人希望春风能够好好保护这些花朵,不要让它们轻易地变成金钱的交易品。

注释:

  • 生红点点:指鲜红的花朵,一点点的红色,形容娇艳。
  • 弄娇妍:形容花朵妩媚动人,展示其美丽。
  • 半拆花房:指花房中花瓣的凋落或被摘取,显示出花的脆弱和可怜。
  • 传语春风:向春风传达心意,寓意对春风的呼唤和期盼。
  • 作银钱:指将花朵变成金钱,隐喻物质化和商业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人。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清丽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花朵的美丽与脆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物质化趋势的反思。

诗歌鉴赏: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三》在诗歌中展现了元好问对春天花朵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写。诗的开头“生红点点弄娇妍”,用生动的色彩描绘出花朵的娇美,瞬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仿佛花儿正在盛开,展示出无尽的生命力与美。接下来“半拆花房更可怜”则转向对花朵脆弱命运的感伤,生动地表现出花朵在自然与人类手中可能遭遇的悲剧。这样的对比,既突显了花的美丽,又流露出对其易逝的忧虑。

最后两句“传语春风好将护,莫教容易作银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护愿望。春风被拟人化,成为了保护花朵的守护者,而“银钱”的对比则揭示了商业化对自然美的侵害。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化趋势的深刻思考,传达了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花朵美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深刻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生红点点弄娇妍:描绘花朵的红色,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其美丽。
  2. 半拆花房更可怜:花瓣的凋落让人感到惋惜,突显花的脆弱。
  3. 传语春风好将护:向春风呼喊,希望它能保护这些花朵。
  4. 莫教容易作银钱:反对将花朵物化为金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保护花朵的责任。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情感冲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珍惜自然之美,反对物质化与商业化,强调保护自然与生命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色花朵:象征美丽、生命力。
  • 春风:象征温暖、保护。
  • 银钱:象征物质化、商业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红点点”指的是什么? A. 乡村的景象
    B. 鲜红的花朵
    C. 晴朗的天空
    D. 繁星点点

  2. “莫教容易作银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反对商业化
    C. 愤怒
    D. 忧伤

  3. 诗人希望春风做什么? A. 带走花朵
    B. 保护花朵
    C. 让花朵凋零
    D. 使花变成金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题西林壁》:通过山水意象反映人生哲理,和本诗的自然描写相呼应。

参考资料:

  • 《元好问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