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一枕馀醒》
时间: 2025-01-11 14:27: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一枕馀醒
作者:元好问
一枕馀醒,厌厌共相思无力。人语定小窗风雨,暮寒岑寂。绣被留欢香未减,锦书封泪红犹湿。问寸肠能著几多愁,朝还夕。春草远,春江碧。云暗澹,花狼藉。更柳绵闲,柳丝谁织。入梦终疑神女赋,写情除有文星笔。恨伯劳东去燕西归,空相忆。
白话文翻译
我在枕边醒来,心中满是无力的相思。窗外的风雨声在小窗旁交谈,夜晚的寒冷使人感到寂静。绣被中留下的欢香仍旧未减,封存的锦书上泪水依然湿润。我想问问我的心肠,这些愁绪究竟有多少,早晨又到傍晚。远远的春草,碧绿的春江,云雾弥漫,花朵狼藉不堪。柳丝轻盈,究竟是谁在编织?入梦后我疑惑神女的赋诗,写情的除了文星笔还有谁?恨伯劳鸟向东飞去,夕阳西下,我只能空自怀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厌厌:形容怏怏不乐的样子。
- 小窗:小窗户,指窗子小,外面的风雨声清晰可闻。
- 绣被:用精美刺绣制作的被子。
- 锦书:用丝绸做的书信,王谢之风。
- 寸肠:指心肠,形容心中情感的深度。
- 伯劳:一种鸟,常用来象征离别。
典故解析:
- 神女赋:指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常与爱情、思念相关。
- 文星笔:象征文人笔墨的才华,暗指写作的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天锡,号怀仁,元代著名诗人,生于1341年,卒年不详。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尤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慨而著称。
创作背景: 《满江红·一枕馀醒》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在经历情感困扰时的思考与感受。元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此诗表达对爱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满江红·一枕馀醒》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一枕馀醒”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但又充满愁绪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刚刚从梦中苏醒,内心的思绪尚未平复。诗中多次提到风雨、寒夜,象征着外界的冷酷与内心的脆弱。绣被和锦书的描写,则表现出诗人对往日美好回忆的依恋和对当前孤独状态的不满。
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层层递进。诗人不仅描述了对情人的思念,还从自然景象入手,抒发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往昔的追忆。尤其在“问寸肠能著几多愁,朝还夕”中,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时间的流逝紧密结合,展现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执着。
最后一句“恨伯劳东去燕西归,空相忆”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深切怀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枕馀醒:刚从梦中醒来,暗示睡眠中的思念。
- 厌厌共相思无力:对相思之苦感到无能为力,情绪低落。
- 人语定小窗风雨:窗外的风雨声仿佛在说话,描绘出孤独的环境。
- 暮寒岑寂:傍晚的寒冷和寂静,增加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寸肠”比喻内心的情感。
- 拟人:将风雨描绘成有声音的存在,增强情感的传达。
- 对仗:如“朝还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和孤独为主题,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生活无奈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深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春天的希望与生机,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感。
- 春江:代表流逝的时间,流动的水象征着无法挽回的往昔。
- 柳丝:柔软、轻盈的柳丝象征着对逝去爱情的柔情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伯劳”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
-
诗人用什么来象征自己内心的孤独?
- A. 春草
- B. 风雨
- C. 柳丝
-
“问寸肠能著几多愁”中的“寸肠”指的是?
- A. 心肠
- B. 肚子
- C. 脑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探讨爱情的无奈与离别的痛苦。
诗词对比:
- 元好问与李清照:两位诗人在表达思念上都有细腻的情感描写,但元好问更侧重于环境的渲染,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的自我剖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