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七五》

时间: 2025-02-04 16:24:11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

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琼林何不积缗泉,物自低昂人自便。我与徐公筹到此,朱提山竭亦无权。

白话文翻译:

这片美丽的琼林,为什么不聚集财富和泉水呢?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高低起伏,人们也各自选择自己的生活。我和徐公在这里商议到此,朱提山的资源已经枯竭,我也无能为力。

注释:

  • 琼林:指美丽的树林,琼意为美玉,象征美好。
  • 缗泉:缗是古代一种货币,泉水象征财富和滋润。
  • 低昂:指事物的高低变化。
  • 徐公:可能指徐渭,是诗人友人。
  • 朱提山:在诗中作为象征,代表资源的枯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必,号佩弦,晚号香涛,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独特,兼具豪放与细腻,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晚年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正值清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以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忧虑和无奈。

诗歌鉴赏:

《己亥杂诗 其一七五》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环境和人生成败的思考。开篇以“琼林何不积缗泉”引出对财富的沉思,似乎在质问为何美好的环境无法转换为实质的财富。接下来的“物自低昂人自便”表达了自然法则的无情与人各有志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个体在社会中的选择与挣扎。

诗中提到的徐公,是一个朋友或知己的象征,表明诗人并非孤独一人,而是与志同道合者一起面对现实。最后一句“朱提山竭亦无权”则是对资源枯竭的无奈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即便是有志之士,也难以改变大环境的局限。

整首诗情感深沉,结构严谨,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和社会的独立思考,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琼林何不积缗泉:诗人以美丽的树林引入,暗示自然美与财富之间的缺失。
  2. 物自低昂人自便:强调事物的发展变化与人的选择,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3. 我与徐公筹到此:引出与友人共同探讨的情境,显示诗人并非孤独。
  4. 朱提山竭亦无权:表现对资源枯竭的无力感,反映了诗人对环境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琼林与财富的对比,象征美好与贫困的矛盾。
  • 反复:通过“低昂”、“权”的反复使用,强调人们的无奈与选择。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财富、人与环境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关注,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琼林:象征美好、理想的生活环境。
  • 缗泉:代表财富,暗示社会的物质追求。
  • 朱提山:象征资源的枯竭,反映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琼林”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好环境
    C. 个人选择

  2. “我与徐公筹到此”中“徐公”可能指的是?
    A. 诗人的敌人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家人

  3. 诗中提到的“朱提山竭”意味着什么?
    A. 资源丰富
    B. 资源枯竭
    C. 资源转化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龚自珍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现实的关怀,但龚自珍更注重个体的选择与命运,而杜甫则强调社会的苦难。两者的风格虽有不同,但都展现出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龚自珍诗集》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