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燎沈香》
时间: 2025-01-25 21:1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燎沈香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白话文翻译:
点燃沈香,消散了闷热的夏日。
鸟儿在晨光中欢叫,清晨悄悄地探头来窥视屋檐。
叶子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刚刚洗净的雨水,
水面明净而圆润,微风轻轻地撩动着荷叶。
故乡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回去。
我家在吴门,已在长安漂泊了很久。
五月的渔郎,你是否也在思念我?
轻舟摇曳,梦中我已抵达芙蓉的港口。
注释:
- 燎沈香:点燃沈香。沈香是一种香料,常用于熏香。
- 消溽暑:消除湿热。溽暑指的是潮湿而炎热的天气。
- 鸟雀呼晴:鸟儿欢叫,表示天气晴朗。
- 侵晓:清晨时分。
- 叶上初阳乾宿雨:树叶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刚刚洗去的雨水。
- 水面清圆:水面清澈而圆润。
- 故乡遥,何日去:故乡遥远,不知何时能回去。
- 吴门:指的是今江苏省的苏州地区,历史上是文化和经济重镇。
- 长安旅:长安是古都,意指在外漂泊。
- 五月渔郎:指的是五月时节的渔夫。
- 小楫轻舟:小船轻轻摇摆。
- 梦入芙蓉浦:梦中抵达芙蓉港。芙蓉浦是指水边的荷花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远,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音乐家。他在词的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周邦彦在长安的漂泊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在诗中,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清晨的宁静美好,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苏幕遮·燎沈香》是一首展示细腻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词作,周邦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夏日的清晨描绘得生动而有情。首句“燎沈香,消溽暑”便为整首词定下了清新、舒适的基调,沈香的烟气与夏日的湿热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一种清新的解脱。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清晨的鸟鸣与初阳的景象,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人像是用心灵在与自然对话,鸟雀的叫声似乎在为他带来一丝生机与希望。诗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水面与荷叶的轻柔舞动让人感受到一股清凉的气息,带来宁静而又灵动的氛围。
然而,随着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情感的转折逐渐显现。随着“故乡遥,何日去”的句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漂泊生活的反思相结合,令整首词充满了层次与深度。最后几句中再现渔郎的身影,轻舟摇曳,梦境中的芙蓉浦则是故乡的象征,传达了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词运用清新而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周邦彦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燎沈香,消溽暑:通过点燃香料,表达了消除湿热的愿望,暗示人们对舒适生活的追求。
-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清晨的鸟鸣仿佛在呼唤阳光,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
- 叶上初阳乾宿雨:通过描写阳光洒在湿润的叶子上,表现清晨的宁静与新生。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水面波纹轻轻荡漾,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感。
- 故乡遥,何日去:思乡之情浓厚,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反映了诗人的漂泊生活,吴门与长安形成对比,显示了归属感的缺失。
- 五月渔郎相忆否:渔郎的提及令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回忆与现实交织。
-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梦中对故乡的向往,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沈香比作消暑的象征,富有意象。
- 拟人:鸟雀的叫声和风的动作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夏日清晨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归属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沈香:象征清新、舒适,代表对生活的追求。
- 鸟雀:象征生命与活力,传达自然的美好。
- 初阳: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水面:象征宁静与反思,内心的平和。
- 故乡:象征归属与思念,情感的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燎沈香”中的“沈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香料
- B. 一种花
- C. 一种水
- D. 一种树
-
“故乡遥,何日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对生活的满意
- C. 对工作的热爱
- D. 对朋友的怀念
-
诗中提到的“吴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京
- B. 苏州
- C. 南京
- D. 长安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词作均涉及思乡,但周的词多描绘自然景象,李的词则多从个人情感出发,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周邦彦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