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动(双调)》
时间: 2025-01-11 10:0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心动(双调)
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
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
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
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
一夜情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
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
问伊可煞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
从此后纤腰为郎管瘦。
白话文翻译:
春日暖风吹来,青楼的帘幕轻轻卷起,杨花在晴天里随风飘舞。
兰袂的香气逐渐淡去,罗帐轻轻撩动,绣枕也随之移动。
海棠花在春暖中已经凋谢,依偎着人的娇态宛如波浪轻轻流动。
象牙床稳稳地放着,鸳鸯被随意展开,红色的绉纱在浪潮中翻滚。
一夜的情感浓烈如同美酒,香汗浸透了鲛绡,几次微微透出。
鸾鸟困倦,凤鸟慵懒,精致的眉毛如同画中人,难以描绘。
我问她,这样的美丽是否会让人心动。梅花的萼露出胭脂的色泽,如檀香般芬芳。
从今以后,纤细的腰肢为郎君而瘦。
注释:
- 青楼:指的是妓院,古代歌妓居住的地方。
- 兰袂:兰花的衣袖,这里引申为女子的衣服。
- 罗帐:轻薄的帐子。
- 海棠: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象床:用象牙装饰的床,象征安逸。
- 鸳衾:指鸳鸯被,象征情侣间的亲密。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
- 梅萼:梅花的萼片,象征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清丽、婉约著称。他的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的推崇。周邦彦在词的创作上注重音律和韵味,开创了“周词”的风格。
创作背景:
《花心动》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一个充满春意的日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风流。词中表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柔情,展现了男女之间细腻的情感交流。
诗歌鉴赏:
《花心动》是一首描绘春日爱情的词作,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恋爱中的甜蜜与温柔。开篇以“帘卷青楼”引入,勾勒出一个温暖的春日场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后,词人通过“兰袂褪香,罗帐褰红”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娇媚,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的爱情氛围。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海棠花谢春融暖”展现了爱情的易逝和珍贵,似乎在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词中“象床稳,鸳衾谩展”描绘了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暗示着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一夜情浓似酒”则将爱情的浓烈比作美酒,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深厚。
整首词的结尾部分“从此后纤腰为郎管瘦”则透露出一种对爱情的无奈,表明了为了爱情所付出的牺牲与改变,既有甜蜜又带有淡淡的忧伤。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将爱情的美好与脆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卷青楼,东风暖,杨花乱飘晴昼。
描述春日暖风吹拂,青楼的帘子轻轻卷起,杨花在阳光下随风飘舞,渲染了春天的生机。 -
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
兰花的香气逐渐淡去,轻薄的帐子轻轻撩动,绣制的枕头也随之移动,暗示着温柔的恋情。 -
海棠花谢春融暖,偎人恁娇波频溜。
海棠花已凋谢,春天温暖的气息依然,女子依偎着情人,娇媚的姿态如波浪般轻盈。 -
象床稳,鸳衾谩展,浪翻红绉。
稳固的象牙床上,鸳鸯被随意展开,红色绉纱在浪潮中翻滚,展现出情侣间的亲密。 -
一夜情浓似酒。香汗渍鲛绡,几番微透。
一夜的情感浓烈如酒,香汗浸透了轻薄的鲛绡,几次微微透出,暗示着激情。 -
鸾困凤慵,娅姹双眉,画也画应难就。
鸾鸟困倦,凤鸟慵懒,女子的双眉如画般美丽,难以描绘出她的娇艳。 -
问伊可煞人厚。梅萼露胭脂檀口。
询问她是否动人,梅花的萼透出胭脂般的色泽,如檀香般芬芳。 -
从此后纤腰为郎管瘦。
从今往后,纤细的腰肢因恋情而显得更加瘦弱,暗含着爱情的牺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美酒,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浓烈。
- 拟人:通过“鸾困凤慵”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词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和美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楼:象征着繁华与风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风俗。
- 兰袂与罗帐: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娇媚,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
- 海棠花:象征着青春的美丽与易逝,暗示爱情的短暂。
- 鸳衾:象征情侣间的亲密,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梅萼: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渲染了浪漫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花心动》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爱情
C. 自然风光 -
“一夜情浓似酒”中的“酒”用来比喻什么? A. 酒的香气
B. 情感的浓烈
C. 酒的颜色 -
“鸳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鸳鸯被
C. 一种饮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周邦彦的《花心动》与李清照的《如梦令》: 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描写,但周邦彦的作品更倾向于展现爱情的激情,而李清照则常常带有一丝忧伤与怀旧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