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般涉·第二)》
时间: 2025-01-11 13:01: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几日轻阴寒测测。东风急处花成积。醉踏阳春怀故国。归未得。黄鹂久住如相识。赖有蛾眉能暖客。长歌屡劝金杯侧。歌罢月痕来照席。贪欢适。帘前重露成涓滴。
白话文翻译:
几天以来,阴云低沉,寒气逼人。东风急促,花朵纷纷堆积。醉意朦胧中,我踏着阳春的土地,思念着故乡,却依旧未能归去。黄鹂在树上长久停留,似乎与我相识。幸好这个地方有美丽的蛾眉能温暖我的心情。长歌不断地劝我举起金杯。歌声结束,月光的痕迹洒在席上。我贪恋这欢乐的时光。窗前的重露滴落,凝成涓涓细流。
注释:
- 轻阴寒测测:形容天气阴沉寒冷,测测是形容寒气袭人。
- 东风急处花成积:东风吹来,花瓣纷纷飘落,积聚在一起。
- 醉踏阳春怀故国:沉醉在春天的阳光中,却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 黄鹂久住如相识:黄鹂长久停留在此,仿佛与我十分熟悉。
- 蛾眉:比喻美丽的女子。
- 金杯侧:金杯指的是酒杯,侧是指倾斜,意指饮酒。
典故解析:
- 蛾眉:出自古典诗词,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尤其是眉眼间的妩媚。
- 黄鹂: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黄鹂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美好的事物,寓意生命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以词风清新婉约著称,擅长用词表现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周邦彦晚年,正值北宋末年,国家动荡,诗人常常怀念故乡与过往的安宁生活。
诗歌鉴赏:
《渔家傲(般涉·第二)》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词作,周邦彦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的思乡之情。词中描绘的阴冷天气与春日的花朵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尤其是“醉踏阳春怀故国”一句,透露出在欢愉之中对过去的无尽怀念。
词中反复提到的“黄鹂”,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生物,更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象征。它的存在仿佛在提醒着诗人,生命的美好与春天的生机。词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故国的思念。
整首词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也有对故国情怀的缠绵。最后以“贪欢适”的结尾,既是对眼前欢乐的珍惜,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仿佛在说,再美的春光也无法填补故乡的空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几日轻阴寒测测:几天的阴天,天气寒冷。
- 东风急处花成积:东风吹来,花瓣堆积在一起。
- 醉踏阳春怀故国:在春天的阳光下,我醉酒而行,怀念故乡。
- 归未得:还未能返回故乡。
- 黄鹂久住如相识:黄鹂鸟长时间停留,仿佛与我熟悉。
- 赖有蛾眉能暖客:幸好有美丽的女子能温暖我的心情。
- 长歌屡劝金杯侧:长歌不断地劝我举杯饮酒。
- 歌罢月痕来照席:歌声结束,月光洒在席上。
- 贪欢适:我贪恋这欢乐的时光。
- 帘前重露成涓滴:窗前的露水滴落,形成细小的水珠。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蛾眉”用作美人的代称,形象生动。
- 拟人:黄鹂被描绘成熟悉的朋友,增添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如“醉踏阳春”和“怀故国”,形成美感。
-
主题思想:该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春天的喜爱,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无奈,情感细腻而真挚。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黄鹂: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的陪伴。
- 蛾眉:美丽女子的象征,代表温暖与情感的寄托。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暗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轻阴寒测测”是描述什么样的天气?
- A. 晴朗
- B. 阴冷
- C. 炎热
- D. 暴风雨
-
“醉踏阳春怀故国”中的“阳春”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
- B. 夏天
- C. 春天
- D. 秋天
-
“黄鹂久住如相识”中,黄鹂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忧伤
- C. 春天
- D. 美丽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周邦彦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但周邦彦的词更注重自然细节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内心情感的波澜。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周邦彦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