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

时间: 2025-01-11 10:56:28

早知粉黛非真色,晚觉雕镌损自然。

天巧千林均一气,人痴一叶费三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知粉黛非真色,
晚觉雕镌损自然。
天巧千林均一气,
人痴一叶费三年。

白话文翻译:

早就知道那些粉黛妆饰并不是真正的颜色,
后来才意识到那些精雕细刻反而损害了自然的美。
自然的巧妙,万千森林都融为一体,
而人却痴迷于一片树叶,耗费了三年的光阴。

注释:

  • 粉黛:指女性的妆容,通常是用粉和黛来装饰面容。
  • 雕镌:指精细的雕刻和镌刻,形容人为的修饰。
  • 天巧:指自然界的巧妙和和谐。
  • 千林:指万千森林,形容广阔的自然。
  • 一叶:比喻一片树叶,象征微小的事物。
  • 费三年:表示对微小事物的执着和浪费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龙,自号澹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刘克庄生于战乱时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后期隐居于海上,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常具有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三叠》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国势衰微的背景下。诗人用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自我迷失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美与真实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三叠》以简练的语言呈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思。开篇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粉黛与自然美的关系,表达了对表面美的否定。诗人早已识破那种以化妆装饰而成的美丽,并最终意识到这种人为的修饰是对自然的伤害。接下来两句则通过“天巧千林”的描述,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妙展现得淋漓尽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痴一叶”,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人类在追求细微事物时的愚昧,也反映了人们对宏大自然的忽视,从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通过简单的字句,传达出复杂而深刻的哲理。诗人用“千林”和“一叶”形象地对比了自然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自我迷失的哀叹,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知粉黛非真色:诗人早已看透妆饰的虚假,认为真正的美应是自然。
  2. 晚觉雕镌损自然:后来的领悟让他意识到过度的修饰反而剥夺了自然的纯粹。
  3. 天巧千林均一气:赞美自然界的和谐与巧妙,万千树木和谐共生。
  4. 人痴一叶费三年:人类却因痴迷于微小的事物而耗费了大量时间,反映了对大自然的忽视。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粉黛”和“自然”以及“千林”和“一叶”的对比,增强了主题的深刻性。
  • 比喻:用“一叶”象征微小的事物,体现人的无知和迷恋。
  • 排比:句式的排列使得情感更为强烈,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人类自我迷失的批判,强调了要尊重自然的真实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粉黛:象征虚假与 superficiality(表面的东西)。
  • 雕镌:象征人为的修饰与损害。
  • 千林: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丰富。
  • 一叶:象征微小的事物和人类的执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粉黛”在诗中指代什么? A) 自然色彩
    B) 妆饰
    C) 书法
    答案:B

  2. 诗中“千林均一气”表达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人类的愚钝
    C) 战争的破坏
    答案:A

  3. “人痴一叶费三年”意指什么? A) 对小事的执着
    B) 对大自然的忽视
    C) 追求财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三叠》更侧重于对自然的哲思与内心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追求。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真理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