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山烟寺》

时间: 2025-02-04 16:33:30

朦胧竹间月,出没松顶鹤。

何处晚钟鸣,簌簌野花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国山烟寺
朦胧竹间月,出没松顶鹤。
何处晚钟鸣,簌簌野花落。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竹林中,月光时隐时现,偶尔有白鹤在松顶飞舞。哪里传来晚钟的敲响,野花一片片静静落下。

注释

字词注释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出没:出现和消失。
  • 松顶:松树的顶部。
  • 晚钟:晚上的钟声,通常指寺院或庙宇的钟声。
  • 簌簌:形容轻微的声音,通常指物体轻轻落下的声音。
  • 野花:生长在野外的花。

典故解析

  • 竹间月:竹子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意象,常用来表现清雅和脱俗的情怀。
  • 松顶鹤: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高洁,常与松树一起出现,寓意长寿和高洁的人生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路衡,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活跃于文人圈中,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国山烟寺》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描绘的竹林、松树、鹤鸟和钟声,构成了一幅悠然自得的山水画卷。

诗歌鉴赏

《国山烟寺》是一首描绘自然与宁静的古诗,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诗的开头以“朦胧竹间月”引入,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的夜色,竹林之间的月光时隐时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接着,诗人描写了“出没松顶鹤”,这里的白鹤象征着纯洁与高雅,给这幅自然画面增添了灵动的气息。

在“何处晚钟鸣”一句中,晚钟声响起,传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使人不禁联想到寺庙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簌簌野花落”则以轻柔的音韵结束全诗,给人一种自然界生命轮回的感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朦胧竹间月:夜晚的月光透过竹林,显得模糊而柔和,传达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出没松顶鹤:白鹤在松树的顶部出现和消失,象征着高洁的品行和自由的精神。
  3. 何处晚钟鸣:问钟声从何处传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思考。
  4. 簌簌野花落:形容野花轻轻飘落,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月光比作朦胧的光影,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拟人:通过“出没”来赋予鹤以灵动的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式美感强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白鹤和晚钟等意象,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与洒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
  • :象征孤独、宁静。
  • :象征长寿与高雅。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精神的寄托。
  • 野花:象征自然的纯真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朦胧竹间月”意指什么?

    • A. 竹林非常明亮
    • B. 月光透过竹林显得模糊
    • C. 竹子没有月光
  2. “何处晚钟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光的珍惜
    • B. 对喧嚣的向往
    • C. 对钟声的不屑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更多的是思乡之情。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路衡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