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石伞峰》
时间: 2025-08-01 16:21: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石伞峰
作者: 陈谏 (唐代)
贤相昔未遇,耶溪藏卧龙。
宛然东山居,已韵西林钟。
仲氏亦遐旷,尔来习高踪。
杨公偶闲暇,中贵同游从。
曲渚拥驺驭,回潭转艨艟。
既登寅缘岸,遂践岧峣峰。
径侧萦巨石,磴危攀茂松。
伞开自罗列,笥闭谁箴封?
迥立霄汉表,俯看严嶂重。
远村暮杳杳,秋海晴溶溶。
染翰纪胜绝,飞觞畅心胸。
仍闻待新月,归棹何从容。
白话文翻译:
曾经贤良的相国未曾遇到,耶溪之畔埋藏着卧龙。
恍若东山之人居住,已能听到西林的钟声。
仲氏一族悠远旷达,自古以来便习惯高远的踪迹。
杨公偶尔闲暇时,便与中贵一起游玩。
曲折的水边拥挤着车马,回旋的潭水转动着船舶。
我们已经攀登了寅的岸边,继续踏上岧峣的高峰。
小径两旁环绕着巨石,石阶陡峭攀爬着茂盛的松树。
伞形的景致自然而开阔,谁能阻挡这自由的风景?
高高矗立在云汉之上,俯瞰着严峻的山峦重叠。
远处村庄在暮色中朦胧,秋海在晴空下溶融。
我用笔墨记录下这绝美的胜景,举杯畅饮诉说心胸。
仍然听见等待新月的声音,归舟何从才显得从容?
注释:
- 贤相:指贤良的相国或大臣。
- 耶溪:指耶溪,古代的一个地名。
- 卧龙:传说中的卧龙指诸葛亮。
- 宛然:恍如,仿佛的意思。
- 仲氏:仲氏,指仲家,可能代指某个高士。
- 杨公:可能指杨炯,唐代文人。
- 曲渚:弯曲的沙洲。
- 驺驭:马车,古代的交通工具。
- 岧峣:高耸的山峰。
- 霄汉:高空,天空。
- 杳杳:形容远而不见,朦胧的样子。
- 飞觞:指举杯畅饮。
- 归棹:归舟,指划船返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谏,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散见于各类诗集。他的诗多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谏登上石伞峰时,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士人的情怀与追求。
诗歌鉴赏:
《登石伞峰》不仅是对美丽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通过对“贤相”的回忆,诗人带出了一种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同时也表现了对当下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中描写的景色层次分明,先是对山水的勾勒,再是对友人游玩的描写,最后回归到自我情感的抒发。尤其是“伞开自罗列,笥闭谁箴封?”这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的开放和自由,又暗含了对生活选择的思考。
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诗中展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交融,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的壮美,更能体会到诗人心中的豪情与惆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相昔未遇:感慨自己未能遇到贤明的相国,暗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 耶溪藏卧龙:耶溪的卧龙指代历史英雄,寓意潜在的才华与机会未被发现。
- 宛然东山居:形容在此地如同东山隐士般的生活状态。
- 已韵西林钟:听到西林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
- 仲氏亦遐旷:提到仲氏,表示高士的交往,暗示追求理想生活。
- 尔来习高踪:表达对高远志向的追求。
- 杨公偶闲暇:杨公与友人间的游玩,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曲渚拥驺驭:描绘自然景观与游玩场景的融合。
- 既登寅缘岸,遂践岧峣峰:登高的过程,表现出攀登的艰辛与乐趣。
- 径侧萦巨石,磴危攀茂松:描绘险峻的山路,展现挑战与毅力。
- 伞开自罗列:自然景观的美好与开放。
- 迥立霄汉表,俯看严嶂重:高处俯瞰的壮观景象,象征着成就感与远见。
- 远村暮杳杳:描绘远方村庄的朦胧,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秋海晴溶溶:秋天的海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展现自然的美丽。
- 染翰纪胜绝,飞觞畅心胸:用笔记录美好,与友人畅饮,表现出诗人的豪情。
- 仍闻待新月,归棹何从容:归舟时的从容,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淡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卧龙”比喻有才之士,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 拟人:如“伞开自罗列”,“伞”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友人游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卧龙:象征着未被发掘的才能与理想。
- 东山:代表隐士生活与自然和谐的理想。
- 曲渚、驺驭: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生活的繁忙。
- 岧峣峰:象征着高远的目标与追求。
- 霄汉:寓意高远的理想与抱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登石伞峰》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陈谏
D) 王维 -
诗中“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张良
B) 诸葛亮
C) 刘备
D) 吕布 -
诗中提到的“仲氏”指的是?
A) 仲景
B) 仲尼
C) 仲家
D) 仲叔
答案:
- C) 陈谏
- B) 诸葛亮
- C) 仲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
- 李白的《庐山谣》: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登石伞峰》与《终南山》:两者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前者更注重友谊与游玩,后者则更为沉静内敛。
- 《登石伞峰》与《庐山谣》:两者都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显豪情,后者则更为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包含多位唐代诗人的经典诗作。
- 《诗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础与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