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塔》

时间: 2025-02-04 13:39:02

旧到乌回寺,相迎识短筇。

重来已无迹,今去欲安从。

春晓空啼鸟,岩枯吼夜龙。

诸天围绕处,重听一楼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旧到乌回寺,相迎识短筇。
重来已无迹,今去欲安从。
春晓空啼鸟,岩枯吼夜龙。
诸天围绕处,重听一楼钟。

白话文翻译:

我再次来到乌回寺,老友相迎,我用短杖向他致意。
再来时已没有往日的痕迹,这次离去又要往何处去呢?
春晨时分,鸟儿无声啼鸣,岩石枯竭,夜晚的龙也在吼叫。
这里四周都是天,重重围绕,我再一次听到楼上的钟声。

注释:

  • 乌回寺:佛教寺庙的名称,可能代表一种静谧的修行环境。
  • 短筇:短杖,便于行走的工具,象征着诗人的行旅与孤独。
  • 无迹:表示之前的痕迹已不复存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春晓:春天的早晨,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空啼鸟:鸟叫声清脆,但没有回应,暗示孤独与寂寞。
  • 岩枯吼夜龙:岩石干枯,夜晚的龙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神秘。

典故解析:

“乌回寺”可能与历史中的某些寺庙有关,象征着修行和灵性追求,而“诸天围绕处”则反映了古代对天空和宇宙的尊崇,体现了道教与佛教融合的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贵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多以隐逸著称,作品多反映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再次造访乌回寺之际,可能因对往昔的怀念与感慨而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禅师塔》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乌回寺再次相遇的情景。诗中通过短筇这一意象,传达了诗人游历的孤独感与对往日的追忆。开篇以“旧到乌回寺”引入,设定了时空背景,随后通过老友相迎的温暖,增添了一丝人情味。然而,随之而来的“重来已无迹”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不再,表现了对往昔的惋惜。春晓之时,鸟儿的啼鸣与岩石的枯竭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与宁静。最后的“诸天围绕处,重听一楼钟”,不仅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也表现出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静谧心境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旧到乌回寺:再次来到这个熟悉的地方。
    • 相迎识短筇:老友以短杖相迎,表现出亲切感。
    • 重来已无迹:对往昔的感慨,时间改变了一切。
    • 今去欲安从:离开时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 春晓空啼鸟:春天早晨,鸟儿虽然叫,却没有回应,喻示孤独。
    • 岩枯吼夜龙:自然的力量与神秘,表现出环境的苍凉。
    • 诸天围绕处:四周环境的包围,暗示着一种超然状态。
    • 重听一楼钟:再一次聆听寺中钟声,代表内心的宁静。
  • 修辞手法

    • 比喻:鸟啼与岩石枯竭对比,增强孤独感。
    • 对仗:如“空啼鸟”和“吼夜龙”,增强音韵美。
    • 拟人:夜龙的吼叫,赋予自然以生命。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自然和心灵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由与孤独。
  • 岩石:象征坚硬与苍凉。
  • 钟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禅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乌回寺”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寺庙
    C. 一种器具
    D. 一种动物

  2. “重来已无迹”中“无迹”意指什么? A. 没有足迹
    B. 没有记忆
    C. 没有朋友
    D. 没有目的

  3. 诗中提到的“春晓空啼鸟”表达了何种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忧伤
    D. 兴奋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王维与陈贵诚的作品均展现了对自然与孤独的描绘,但王维更倾向于细腻的自然景象,而陈贵诚则通过回忆与时间的交错,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陈贵诚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