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35: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吴藻 〔清代〕
石补阑空,泉随径转。
幽栖好个閒庭院。
百年乔木晋人家,
清风吹得红尘断。
翠合无痕,凉生不暖。
何须脱帽看诗卷。
月明仙鹤又飞来,
松花松子琴床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处幽静的庭院,空荡荡的石栏杆与蜿蜒的小径旁流淌的泉水相得益彰。这里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适合悠闲地度过时光。古老的乔木在这里已经生长了百年,清风拂过,仿佛将尘世的纷扰都吹散了。浓密的绿色没有留下痕迹,凉意却又让人感到不温暖。诗人不必摘下帽子来欣赏诗卷,月光下,仙鹤又飞来,松花和松子充盈着琴床,仿佛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雅致。
注释
- 石补阑:石制的栏杆,补阑指的是修补过的栏杆,暗示庭院的古老和宁静。
- 泉随径转:泉水顺着小径蜿蜒流淌,描绘了自然的灵动。
- 幽栖:隐居在幽静的地方,享受宁静的生活。
- 百年乔木:形容这里的古树,强调岁月的沧桑与宁静的氛围。
- 清风吹得红尘断:清风吹来,仿佛把世俗的喧嚣都吹散了。
- 翠合无痕:翠绿的景色没有留下痕迹,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
- 凉生不暖:虽然感受到凉意,却并不温暖,可能暗示了一种清冷的孤独感。
- 月明仙鹤:在月光下,仙鹤飞来,象征着超脱与清雅。
- 松花松子:松树的花和果实,象征着丰盈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其诗风典雅,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优美画面。
创作背景:吴藻生活在清代,那个时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诗歌常常描绘自然环境与内心感受。本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在繁忙尘世中渴望逃离的心情。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吴藻的一首优美的词作,整体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场所,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石补阑空,泉随径转”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石栏杆虽显得空旷,却与涓涓流水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恬淡的气息。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幽栖好个閒庭院”,暗示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及“百年乔木晋人家”,体现出时光的沉淀与历史感,古老的树木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这个庭院的灵魂。随着“清风吹得红尘断”一句,诗人将庭院与世俗隔绝开来,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超脱与逃避。
此外,诗中“月明仙鹤又飞来”一句,不仅富有画面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那份超然与清雅,月光与仙鹤的结合,似乎在暗示一种人我合一,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交融。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出一种理想化的隐逸生活,令人向往。吴藻在此诗中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更折射出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补阑空:通过描绘石栏杆的空旷,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 泉随径转:泉水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灵动。
- 幽栖好个閒庭院:强调这个庭院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
- 百年乔木晋人家:古老的树木不仅是自然的象征,也承载着人文历史。
- 清风吹得红尘断:清风将尘世的烦恼吹散,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 翠合无痕,凉生不暖:描绘出一种清新但略显冷清的氛围。
- 何须脱帽看诗卷: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随意享受诗意。
- 月明仙鹤又飞来:仙鹤的出现增添了诗的意象美与神秘感。
- 松花松子琴床满:松花与松子的丰盈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富足与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风吹得红尘断”,比喻自然的风带走了世俗的烦恼。
- 拟人:泉水“随径转”,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石补阑空,泉随径转”体现出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世浮华的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栏杆: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静谧。
- 泉水:生命与灵动的象征,流动不息。
- 乔木:历史的见证,生命的延续。
- 清风:自然的洗礼与心灵的解脱。
- 仙鹤:超然与清雅的象征。
- 松花松子:自然的丰盈与诗人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A. 繁华的市集
B. 幽静的庭院
C. 高山流水
D. 舞台表演 -
填空题:在诗中,诗人提到的“百年乔木”主要象征着____。
-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对/错)
答案:
- B
- 历史的沉淀与生命的延续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吴藻的《踏莎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但吴藻更注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李白则强调了个体的孤独与人生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词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