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春日上分堤》
时间: 2025-02-04 15:32: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影沾衣,湖光敛黛。垄头风景春如醉。白云一片认归帆,石栏雕砌今何在。午梦当年,文章几辈。返生香爇诗魂碎。烟波浩渺锁渔歌,蘼芜墓草春憔悴。
白话文翻译:
柳树的影子沾湿了衣裳,湖水的光泽如黛色般朦胧。田垄上春天的美景如醉人一般。白云一片,似乎在认得归帆,然而石栏的雕砌如今何在?午后的梦里回忆起往年,文章才华已经经历了几代人。焚烧的香气唤醒了昔日的诗魂,却又让它破碎。烟波浩渺中,渔歌被锁住,蘼芜墓草在春天里显得憔悴。
注释:
- 沾衣:沾湿衣服。
- 敛黛:收敛的黛色,形容湖水的颜色如同青黛般深邃。
- 垄头:田垄的顶部。
- 归帆:归来的帆船。
- 石栏:石制的栏杆。
- 午梦:午后做的梦。
- 返生香:一种用于祭祀的香。
- 蘼芜:指一种植物,也用来形容荒草。
典故解析:
- 白云一片认归帆:白云与归帆形成了自然与生活的交融,表达了归乡的思念。
- 午梦当年:提到往年,反映了时光流逝和对往昔的追忆。
- 烟波浩渺锁渔歌:描绘渔歌被烟波锁住,象征着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楚伧,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春游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怀旧之情,借景抒怀,寄托对过往时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春日上分堤》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开头两句“柳影沾衣,湖光敛黛”运用生动的意象,营造出春日的宁静与柔美,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清新的湖畔。随后的景象描写则更为丰富,诗人通过“白云一片认归帆”表达了归乡的情绪,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往的追忆。
“午梦当年,文章几辈”一句,诗人通过怀旧,呈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似乎在感叹自己的才华与岁月的无情。最后,诗人用“烟波浩渺锁渔歌,蘼芜墓草春憔悴”总结全诗,意在表达一种无奈与失落,仿佛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情感层次也很深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柳影沾衣”:春日的柳树影子轻轻碰触到衣服,表现出春天的柔和。
- “湖光敛黛”:湖面波光粼粼,色彩如黛,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垄头风景春如醉”:描绘了田野的春景,令人陶醉。
- “白云一片认归帆”:白云和归帆的意象,喻示着归乡的思念。
- “石栏雕砌今何在”:对过往美好景象的怀念与失落。
- “午梦当年,文章几辈”:感慨岁月流逝与才华的悲叹。
- “返生香爇诗魂碎”:香火虽焚烧,诗魂却已破碎。
- “烟波浩渺锁渔歌,蘼芜墓草春憔悴”:最后的意象对比,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湖光敛黛”以湖水的颜色比作黛色,形象生动。
- 拟人:“白云一片认归帆”,让白云具有人情味,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午梦当年,文章几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柳影:象征春天的温柔与生命的活力。
- 湖光: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 白云:象征着归乡的思念与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 石栏:承载着过往的记忆与历史。
- 蘼芜墓草:象征逝去的生命与对亡者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影”代表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温柔
c) 冬天的寒冷 -
“午梦当年”中的“午梦”指的是什么? a) 午后的梦境
b) 晚上的梦
c) 清晨的梦想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a) 喜悦与幸福
b) 怀旧与失落
c) 忍耐与坚持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与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探讨人生无常与及时行乐。
诗词对比:
- 叶楚伧的《踏莎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叶楚伧更侧重于景物与情感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中的自然与情感》
- 《近现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