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

时间: 2025-01-26 02:17:47

摧藏褫冠冕,寂寞归丘园。

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

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摧藏褫冠冕,寂寞归丘园。
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
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
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白话文翻译

将冠冕之华丽摧毁,孤独地回归乡间的园林。
一瓢水的清澈适合求学,伯仲之间如同吹奏竹笙和埙。
正因如此而互相转换,优越的车马选择了显赫的门第。
得失本是常理,难以让他人来评说。

注释

字词注释

  • 摧藏:摧毁隐藏的东西。
  • 褫冠冕:剥去头上的华丽冠冕。
  • 丘园:乡间的园林。
  • 伯仲: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兄弟。
  • 吹篪埙:演奏乐器,表示一种交流。
  • 高车:豪华的车马。
  • 朱门:显赫的家庭。
  • 得失:获得与失去的事情。
  • 欲人言:希望别人来评说。

典故解析

  • “高车择朱门”:指古代贵族的生活方式,强调社会地位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学问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社会地位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冠冕”的摧毁与归隐丘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倦与对简单生活的向往。黄庭坚在诗中提到“一瓢俱好学”,强调了求知的重要性,这是他对自己一生追求的自我肯定。诗中提到的“伯仲吹篪埙”,则通过音乐的比喻,寄托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与珍视。

在“高车择朱门”中,诗人对世俗的批判与对名门望族的反思,显示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而最后一句“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则是一种洒脱的态度,告诫人们对得失看淡,听任世人的评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黄庭坚的哲思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摧藏褫冠冕:开篇即揭示出诗人对权势地位的反感,象征着对世俗繁华的否定。
  • 寂寞归丘园:选择归隐,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一瓢俱好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象征着知识的价值。
  • 伯仲吹篪埙:用乐器比喻人际关系,暗示和谐与交流。
  • 正以此易彼: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系转变。
  • 高车择朱门:批判社会对名利的追逐与选择。
  • 得失固有在:表达对人生得失的平和态度。
  • 难为欲人言:表示对他人评论的不在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求学比作饮水,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伯仲吹篪埙”,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名利的超脱,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冠冕:象征权势与名利。
  • 丘园:象征归隐与宁静。
  • 一瓢:象征求知的渴望。
  • 高车:象征社会地位与豪华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车”象征什么?
    A. 学识
    B. 财富与地位
    C. 友谊
    D. 自由

  2. “一瓢俱好学”中的“一瓢”主要指什么?
    A. 食物
    B. 书籍
    C. 水
    D. 学习的态度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 李白《将进酒》:对于人生的态度与对名利的放下。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都涉及对官场的反思,但黄庭坚更为内敛,倾向于自我修养;而苏轼则更加外向,关注社会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