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2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日高城,凄风寒水,当年垂钓应如此。
溪头漂母具盘飧,王孙不向穷途死。
云梦城边,未央宫里,蒯通有计何由使。
可怜汉室巳销亡,钓台千古犹堪指。
白话文翻译:
落日下的高城,凄冷的风与寒冷的水,当年我在这里垂钓应该是这样。
溪边的漂母为我准备美味的饭菜,王孙为何不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也能死得其所呢?
在云梦城边,未央宫中,蒯通的计策又能如何实现呢?
可怜汉朝的王室已经衰亡,千古的钓台仍然可以指向当年的辉煌。
注释:
- 落日高城:落日照在高大的城墙上,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景象。
- 垂钓:指在水边钓鱼,这里暗示文人隐逸的生活。
- 漂母:指漂母为漂流的儿子准备饭食,代表母亲的关爱。
- 王孙:指王室的后代,隐含对权贵的嘲讽。
- 云梦城、未央宫:古代地名,指代汉朝的权力中心。
- 蒯通:汉朝的谋士,以智谋著称。
- 汉室:汉朝的王室,表明历史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因战乱颠沛流离。他的诗歌多反映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沉郁,常常寄托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踏莎行》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诗人以钓台作为历史的象征,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汉朝衰亡的惋惜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通过描绘落日高城的凄凉场景,带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诗人以“落日高城,凄风寒水”开篇,营造一种孤独而冷清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无情。接着,诗人提到溪头的漂母,虽然是母亲的关爱,却也反映出王孙的无奈与悲哀,人生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王孙的比喻不仅表达人生的艰辛,也揭示了即便是身处高位的人,也难以逃脱命运的安排。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提到蒯通,借用历史人物的智慧意图,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悲剧感。最后一句“钓台千古犹堪指”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情感核心:对历史的追溯与对未来的思考。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历史的轮回令人深思,诗人以钓台作为永恒的象征,令人感叹时光荏苒,历史的教训不可忽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高城,凄风寒水:描绘夕阳下的高城,恰恰与凄冷的风和寒冷的水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当年垂钓应如此:通过“垂钓”指代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暗示诗人对往昔平静生活的向往。
- 溪头漂母具盘飧:提到母亲的关爱,反映出一种温情,但同时也暗含对王孙的不满。
- 王孙不向穷途死:王孙身处高位,难免对命运的无奈,隐喻社会的不公。
- 云梦城边,未央宫里:历史地名结合,强调权力的中心与谋士的智慧。
- 蒯通有计何由使:暗示即使有才智,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趋势。
- 可怜汉室巳销亡:表现对汉朝衰亡的惋惜,历史的变迁令人感慨。
- 钓台千古犹堪指:通过钓台作为象征,表达对历史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落日高城,凄风寒水”对称且富有节奏感。
- 比喻:钓台象征历史的痕迹,指向过去辉煌的汉朝。
-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对比古今,揭示了权力与命运的无常,以及对汉室衰亡的惋惜,体现出诗人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高城:代表历史的沉重与权力的象征。
- 溪头漂母:温情与关爱的象征,同时反映出社会的不公。
- 钓台:历史的见证,象征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踏莎行》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陆求可
C. 杜甫
D. 白居易 -
“王孙不向穷途死”中的“王孙”指的是? A. 皇帝
B. 王室的后代
C. 文人
D. 渔夫 -
诗中提到的“钓台”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历史的痕迹
D. 爱情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 《江雪》(柳宗元):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
诗词对比:
- 《赤壁赋》(苏轼)与《踏莎行》都反映了历史的沉重感,但《赤壁赋》更侧重于个人的哲学思考,而《踏莎行》则更关注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赏析大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