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 其七》
时间: 2025-04-27 13:05: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毬不减橘团圆,
橘气毬香总可怜。
虮虱窠窠逃热瘴,
烟云夜夜辊寒毡。
兰消蕙歇东方白,
炷插针牢北斗旋。
一粒马牙聊我辈,
万金龙脑付婵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以香烟为主题,描绘了香气与团圆的美好,橘子的香气令人怜惜。诗中提到虱子们逃避酷热的瘴气,夜晚的烟云在寒冷的毡子上辗转。兰花与蕙草在东方的白光中消逝,香烛的火焰在北斗的星空下稳定地燃烧。我们这些人,虽然只有一粒马牙般微小,却愿意用万金的龙脑香来奉献给美丽的婵娟。
注释:
- 香毬:指香球,香料制成的球状物,寓意香气浓郁。
- 橘团圆:指橘子团圆的形象,与团圆的意象相联系。
- 虮虱:指虱子,多用于形容恶劣环境。
- 热瘴:暑热病气,古人认为夏季多湿热之气。
- 烟云:指香烟缭绕的景象。
- 兰消蕙歇:兰花与蕙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 炷插针:指点燃香烛,插入香针以稳固。
- 马牙:马的牙齿,指微小的东西。
- 万金龙脑:龙脑是稀有的香料,象征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晦,号青藤,晚号竹垞,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作多以清新、细腻著称,风格独特,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徐渭的个人经历及对生活的感悟有关。在明代,香烟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密切相关,诗中通过对香烟的描绘,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香烟 其七》是一首充满感官体验的诗,诗人通过对香气的细腻描写,将读者引入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开头的“香毬不减橘团圆”一句,既描绘了香气的浓烈,又隐喻人们对团圆的向往。橘子的香气与人们的情感紧密相连,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接下来的“虮虱窠窠逃热瘴”,则转向了对环境的描绘,暗示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困扰。这里,虱子逃避热瘴的形象,似乎在表达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和观察。在这种环境下,夜晚的“烟云”又为诗歌增添了一层神秘感,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孤独与深思。
诗的后半部分提到“兰消蕙歇”,通过兰花与蕙草的消逝,进一步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结尾“一粒马牙聊我辈,万金龙脑付婵娟”,则显现出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尽管自己微不足道,却愿意用珍贵的香料来献给心中理想的伴侣,表现出一种超越物质的情感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情感的表达上都显示了徐渭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毬不减橘团圆:香球的香气丝毫不减,仿佛与橘子的团圆之美相得益彰。
- 橘气毬香总可怜:橘子的香气令人怜惜,传递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虮虱窠窠逃热瘴:虱子在恶劣环境中逃避,象征生活的艰辛。
- 烟云夜夜辊寒毡:香烟在夜晚的寒冷毡子上辗转,表现出孤独与沉思。
- 兰消蕙歇东方白:兰花与蕙草在清晨的白光中消逝,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
- 炷插针牢北斗旋:点燃的香烛在北斗星下稳固,象征着信念与坚持。
- 一粒马牙聊我辈:我们微小如一粒马牙,反映出自我意识的自谦。
- 万金龙脑付婵娟:以万金的龙脑香献给理想的对象,表现出对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香气与团圆的比喻,表达情感的深度。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虱子逃避热瘴的行为以人性化的描绘,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香烟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追求,同时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对理想的渴望。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既有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对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毬:象征美好与温馨的气息。
- 橘:团圆与和谐的象征。
- 虮虱:生活中的困扰与艰辛。
- 烟云:孤独与思考的象征。
- 兰与蕙:高洁与美好的象征。
- 龙脑:珍贵与爱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香料制成的球
- C. 一种药物
- D. 一种植物
-
诗中“虮虱窠窠逃热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夏天的喜爱
- B. 生活中的艰辛
- C. 对自然的描写
- D. 对人际关系的描述
-
“一粒马牙聊我辈”的意思是?
- A. 我们微小而无足轻重
- B. 我们的价值很高
- C. 我们与他人无关
- D. 我们是马的朋友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徐渭《香烟》与李白《月下独酌》对比: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但徐渭更注重对细腻感官的描绘,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主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