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千人石夜坐》
时间: 2025-01-24 16:47: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千人石夜坐
作者:王策 〔清代〕
吾生自笑,近名山百里,却无游福。
遇兴尽时常径返,性似蠢禽痴鹿。
今夜清光,剑池明月,波冷珠堪掬。
披襟藉草,坐来豁尽心目。
回首悟石轩前,生公片石,突兀云根矗。
多少兴亡看过了,看到湘裙十幅。
侬本狂夫,君真老辈,相对空亭曲。
添成三个,荒坟鬼号幽独。
白话文翻译
我自己觉得可笑,离名山只有百里,却没有游玩的福气。
每当兴致尽了的时候,常常径直返回,性情就像愚蠢的鸟和痴呆的鹿。
今夜的清光,剑池明月,水波冰冷,珠子可以捧来。
披开衣襟,坐在草地上,心中豁然开朗。
回头看石轩前,生公的那块石头,突兀而立在云根之上。
多少兴亡经历过,看到湘裙十幅的风采。
我本是个狂妄的人,你倒是真正的老辈,面对空亭曲。
这里多了三个,荒坟上鬼号幽独。
注释
- 吾生自笑:我自己觉得可笑。
- 名山:指著名的山。
- 游福:游玩的福气。
- 兴尽:兴致尽了。
- 性似蠢禽痴鹿:指自己的性情像愚蠢的鸟和痴呆的鹿一样。
- 清光:清澈的光亮。
- 剑池明月:剑池的明月,象征静谧和清明。
- 波冷珠堪掬:水波冰冷,可以捧起露珠。
- 披襟藉草:打开衣襟,坐在草地上。
- 生公片石:生公的那块石头。
- 湘裙十幅:描写湘女的风采。
- 荒坟鬼号幽独:形容荒凉的坟墓,幽静而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策是清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表现出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诗人坐在千人石上,面对明月与波光,产生了一种孤独而自在的感受,借此反思人生的兴亡与自我的存在。
诗歌鉴赏
《念奴娇 千人石夜坐》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诗中描述了夜空的清澈与明月的皎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诗人自嘲“吾生自笑”,表现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自省。在面对自然的壮丽时,诗人又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似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反思着人生的无常与兴亡。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与自我的反思,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波冷珠堪掬”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清冷、孤独又不失高远的情感,最终在“荒坟鬼号幽独”的意象中达到了情感的高潮,反映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吾生自笑:表达诗人对自身境遇的调侃。
- 近名山百里,却无游福:近在咫尺却无法享受名山之乐,反映出人生的无奈。
- 性似蠢禽痴鹿:自我贬低,形容自己的愚笨与无知。
- 今夜清光,剑池明月: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带来宁静的心境。
- 坐来豁尽心目:表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释放与舒展。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蠢禽痴鹿”,形象生动。
- 对仗:如“荒坟鬼号幽独”,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借助自然景物的美丽反思自身的境遇,表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纯洁、高远的情感。
- 波冷珠堪掬:表达了清冷而明澈的心境。
- 生公片石: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人的思考。
- 湘裙:象征着美丽与繁华的逝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吾生自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自嘲
- C. 愤怒
- D. 悲伤
-
诗人对“名山”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无奈
- C. 轻视
- D. 崇敬
-
“荒坟鬼号幽独”中的“幽独”指的是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忙碌
- D. 繁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策的《念奴娇》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都体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但王策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