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重读生香馆诗词题后》
时间: 2025-02-04 16:17: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卷便生怜。好句如仙。玉钗敲断梦难圆,如此韶华如此过,那得延年。底事不成欢。月夕花天。怀人题遍衍波笺。个里伤心人不晓,说也凄然。
白话文翻译:
读书一开篇就让人心生怜惜,好句子宛如仙境。梦中的美好被玉钗敲断,难以圆满,像这样的光阴如此流逝,何以延续生命的年华。为什么总是不能快乐呢?在这月夜花天之下,思念的人在纸上题写的字迹满是波澜。那位伤心的人无人知晓,诉说出来也只是凄凉。
注释:
- 怜:怜惜、怜爱之意。
- 好句如仙:形容美好的句子如同仙境一般,给人以美的享受。
- 玉钗:古代女性所佩戴的首饰,这里暗喻破碎的梦。
- 韶华:美好的年华,青春。
- 延年:延续生命的年岁。
- 衍波笺:衍生出的字句,指书信或诗文。
- 凄然:悲凉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采芝,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词繁盛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 重读生香馆诗词题后》创作于一个充满书卷气的环境,诗人可能在重读之前的诗作后,感慨时光流逝与人事无常,抒发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的开头“开卷便生怜”一句,便引人入胜,作者在翻开书卷的瞬间,便感受到了一种怜惜之情,似乎将书中美好的句子视为仙境般的存在。接下来的“玉钗敲断梦难圆”则暗示了梦的破灭与人生的无奈,梦中的美好无法实现,难以圆满。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对快乐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叹息交织在一起。尤其是最后两句,“个里伤心人不晓,说也凄然”,更是将孤独与悲伤的情感推向高潮,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开卷便生怜:一翻开书就感到怜惜,象征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好句如仙:美好的句子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向往。
- 玉钗敲断梦难圆:比喻梦境的破碎,暗示人生的无奈。
- 如此韶华如此过,那得延年:感慨时光流逝,追问如何能延续生命的美好。
- 底事不成欢:为何总是不能快乐,表达诗人内心的不满。
- 月夕花天:描绘美好的自然环境,增添了诗的意境。
- 怀人题遍衍波笺:思念的人在书信中留下的字句,表露了思念之情。
- 个里伤心人不晓:伤心的人无人知晓,突显孤独感。
- 说也凄然:即使诉说了也只是悲凉,进一步加深了悲伤的情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好句如仙”,将好句子比作仙境,增强了美感。
- 拟人:如“怀人题遍衍波笺”,使无形的思念具象化。
- 对仗:如“月夕花天”,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快乐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卷:象征知识与智慧。
- 玉钗:象征美好而易碎的梦想。
- 月夜花天:代表美好景色和浪漫情怀。
- 波笺:书信的象征,表现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好句如仙”是指什么?
- A. 句子很美
- B. 句子很难
- C. 句子很短
- D. 句子很旧
-
“玉钗敲断梦难圆”意为:
- A. 梦想容易实现
- B. 梦想破灭
- C. 梦想很遥远
- D. 梦想不重要
-
诗中表现孤独感的句子是:
- A. 开卷便生怜
- B. 个里伤心人不晓
- C. 月夕花天
- D. 底事不成欢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丁采芝的《浪淘沙》更强调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抒发了对情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怀。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独特的情感视角,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细腻,后者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