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致政孔千兵》

时间: 2025-01-11 21:41:09

纱帽閒眠心兀兀,金戈不枕夜沉沉。

要知此老无官府,须是昭文不鼓琴。

细字蝇头双眼在,远尘鹿伴一丘深。

果留不尽遗孙子,玉树琼枝总出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致政孔千兵
作者: 庄昶 〔明代〕

纱帽閒眠心兀兀,
金戈不枕夜沉沉。
要知此老无官府,
须是昭文不鼓琴。
细字蝇头双眼在,
远尘鹿伴一丘深。
果留不尽遗孙子,
玉树琼枝总出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穿着纱帽的老者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沉思,心中无忧无虑。尽管身旁有金戈,却无法安然入眠。若想了解这位老者的无官无职,便要明白他如同昭文(即孔子)般淡泊,不再抚琴弹奏。诗中提到的细字和蝇头,是指他眼中所见的微小事物,身边的鹿也与他一同在这深邃的山丘中漫步。最后,他感慨虽然无法将一切留给后代,但如同玉树琼枝般的美好事物,终究会从林中生长出来。

注释:

  • 纱帽:一种轻便的帽子,常用于文人或士大夫。
  • 兀兀:形容心情宁静、无忧无虑。
  • 金戈:指铠甲和武器,象征战争与武力。
  • 昭文:指孔子,强调德行与修身的重要。
  • 蝇头:形容细小的字迹,可能暗指诗人的书法或所思所想的细致。
  • 鹿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玉树琼枝:比喻美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庄昶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庄昶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人生的思索时所作,反映了他对于仕途和名利的淡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宁静的夜晚为背景,通过老者的心境反映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意象如“金戈”、“纱帽”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老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无官府”的自我认知,庄昶强调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并不依赖于外在的权势与地位。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然与哲理的美感。此外,最后两句的意象“玉树琼枝”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尽管人生有限,但美好的事物总会在不经意间绽放出来,给人以启示和鼓舞。整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生存状态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纱帽閒眠心兀兀:老者戴着纱帽,心里却平静无忧。
  2. 金戈不枕夜沉沉:即使有武器在身,也无法让心安稳,夜晚显得格外沉寂。
  3. 要知此老无官府:要想了解这位老者,他并没有依附于官场。
  4. 须是昭文不鼓琴:如同孔子一般,他已不再弹琴追求名利。
  5. 细字蝇头双眼在:他眼中所见的细小事物,象征着他细致的观察力。
  6. 远尘鹿伴一丘深:自然的陪伴使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到深邃的宁静。
  7. 果留不尽遗孙子:虽然无法将一切传承给后代。
  8. 玉树琼枝总出林:但美好的事物依然会在自然中生长。

修辞手法

  • 对比:金戈与静谧的对比,强调内心的宁静。
  • 比喻:将人生美好事物比作“玉树琼枝”,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拟人:自然与人的融合,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美好事物的珍视。诗人在哲理中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纱帽:象征文人雅士的身份。
  • 金戈:象征权力与战争。
  • 鹿伴:自然的和谐。
  • 玉树琼枝:象征美好事物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昭文”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庄子
  2. 诗中“金戈不枕”意味着什么?

    • A. 安稳入眠
    • B. 战争的威胁
    • C. 内心的不安
    •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孔子
  2. C. 内心的不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者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庄昶的诗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的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