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观打鱼同王紫巘若云立安朱开黄作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21:41: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峰转仍波浪,源通忽石林。
直拚三日棹,方尽两湖深。
朴俗无台榭,贫家有织纴。
村村悬敝笱,知不患年侵。
白话文翻译:
山峰转动,波浪依旧起伏;
河源流淌,忽然见到石林。
我愿意奋力划船三天,
才能游遍这两湖的深邃。
乡村质朴,没有华丽的亭阁;
贫困的家中却有织布的工具。
每个村庄都挂着破旧的鱼网,
他们知道自己无须担忧岁月的侵蚀。
注释:
- 峰转:山峰转动,形容山势曲折。
- 波浪:指水面上起伏的波涛。
- 源通:水流通畅,源头流淌。
- 石林:指河流经过的石头林立的地方。
- 直拚:干脆地、拼命地。
- 棹:船桨。
- 朴俗:质朴而普通。
- 台榭:楼台亭阁,形容华丽的建筑。
- 织纴:织布的工具。
- 悬敝笱:悬挂破旧的鱼网。
- 年侵:时间的流逝带来的侵蚀。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融入了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恭尹,明代诗人,字子曰,号芝川,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诗人通过对西湖的描写,表达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思考。开篇的“峰转仍波浪,源通忽石林”将诗人置于一个波澜起伏的自然环境中,展现出山水的动感与生机。接下来的“直拚三日棹,方尽两湖深”则表达了作者对探索自然的热情,渴望在湖面上划行,感受湖泊的深邃与广阔。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以“朴俗无台榭,贫家有织纴”对比了华丽与质朴,强调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简单。尽管物质条件有限,但人们依然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体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联“村村悬敝笱,知不患年侵”更是点明了农村生活的自得与淡泊,虽然生活艰辛,但人们并不惧怕时间的流逝,反而以一种宁静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凡生活的赞美,表现出一种对乡村生活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峰转仍波浪”:描绘自然的曲折,波浪起伏。
- “源通忽石林”:河流畅通,石林的突现。
- “直拚三日棹”:表明作者奋力划船的决心。
- “方尽两湖深”:强调湖泊的深邃与广阔。
- “朴俗无台榭”:乡村生活的质朴无华。
- “贫家有织纴”:虽然贫穷,但仍有生活的技能。
- “村村悬敝笱”:描绘村庄的渔民生活。
- “知不患年侵”:表达对生活的满足与淡然。
-
修辞手法:
- 比喻:“峰转”与“波浪”,形象生动。
- 对仗:“朴俗无台榭,贫家有织纴”,增强了表达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珍视与热爱,强调简单生活的价值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山峰: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波浪:代表生命的起伏与变化。
- 湖泊:象征深邃与内省。
- 村庄:代表质朴的生活与人情的温暖。
- 鱼网:象征生存的艰辛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直拚三日棹”意味着什么?
- A. 轻松划船
- B. 奋力划船
- C. 不划船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珍视?
- A. 台榭
- B. 织纴
- C. 波浪
-
诗中的“村村悬敝笱”反映了什么?
- A. 渔民的生活
- B. 富裕的生活
- C. 旅游的景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了山水的美与自然的宁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两者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上各具特色,王维更倾向于禅意的沉静,而陈恭尹则更强调乡村生活的真实与乐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