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秦淮水上看钟山》
时间: 2025-04-27 23:37: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秦淮水上看钟山
作者: 庄棫 〔清代〕
槛外是钟山,翠拥烟峦。
山腰茅屋两三间。
我却低头水上望,几个渔船。
金粉记当年,裙屐依然。
一春心事有谁怜。
燕子误将王谢认,来往翩跹。
白话文翻译:
在窗外可以看到钟山,青翠的山峦被烟雾环绕。
山腰处有两三间茅屋。
我低头望向水面,看到几只渔船。
想起往年繁华的场景,华丽的裙子和鞋子依然如故。
春天的心事又有谁来怜惜呢?
燕子误把我和王谢家族的人混淆,优雅地往来飞舞。
注释:
- 槛外:窗外。
- 翠拥烟峦:青翠的山峰被烟雾笼罩,形容钟山的美丽。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金粉记当年:指往昔的繁华盛景。
- 裙屐:古代女子穿的裙子和鞋子。
- 王谢:指王戎和谢家,古代著名的门阀世家,象征繁华与高雅。
- 翩跹:形容轻盈地飞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庄棫,清代诗人,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和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往昔繁华的怀念。钟山与秦淮河在历史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
诗歌鉴赏:
《浪淘沙 秦淮水上看钟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槛外是钟山,翠拥烟峦”引入,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幽静的自然环境。钟山的青翠和烟雾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令人神往。
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山腰茅屋两三间”展示了人居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引出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情境。然而,当“我却低头水上望,几个渔船”时,诗人将视角转向水面,渔船的出现为这幅宁静的画面注入了生气。
诗中“金粉记当年,裙屐依然”则透出一种怀旧情怀,回忆起往昔的繁华,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最后两句“燕子误将王谢认,来往翩跹”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燕子象征着春天与希望,而王谢则代表着旧日的繁华与荣耀,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整首诗在叙述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情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散发出淡淡的忧伤与惆怅,这正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槛外是钟山,翠拥烟峦:窗外可见钟山,翠绿的山峰被薄雾环绕,展现出自然的优美。
- 山腰茅屋两三间:在山腰处,有几间简陋的茅屋,描绘出人们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
- 我却低头水上望,几个渔船:我低头看向水面,看到几只渔船,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金粉记当年,裙屐依然:回忆往日的繁华与美丽,华丽的裙子和鞋子依然存在,表明时光的流逝。
- 一春心事有谁怜:春天的心事又有谁来理解与怜惜,表达了孤独与惆怅。
- 燕子误将王谢认,来往翩跹:燕子误认我为王谢家的人,象征着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钟山与烟雾的结合比喻为自然的美。
- 对仗:如“裙屐依然”与“金粉记当年”,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燕子“误将王谢认”,赋予燕子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山:象征着美丽与宁静的自然。
- 渔船:象征着生活与生计,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燕子:代表春天与希望,同时也带有对往昔的怀念。
- 王谢:象征着繁华与荣耀,体现了对历史的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槛外是钟山”中的“槛”指的是什么?
- A. 窗
- B. 栅栏
- C. 门
-
“金粉记当年”中的“金粉”指的是?
- A. 过去的繁华
- B. 金子
- C. 化妆品
-
燕子在这里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朋友
- C. 忧伤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人们的生活,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情景,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关注国事与个人遭遇的沉重,而庄棫的《浪淘沙》则更侧重于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