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淅淅,影萧萧。白雁南归入夜高。别梦路常迷菡萏,愁人窗怕种芭蕉。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声音细微而清晰,影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白雁在高空中飞往南方,夜色愈加深沉。离别的梦境常常让我迷失在菡萏的路上,愁苦的人在窗前害怕种植芭蕉。
注释:
- 声淅淅:指细微的声响,形容夜晚的宁静与清幽。
- 影萧萧:影子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出一种孤寂的感觉。
- 白雁南归:白雁是迁徙的象征,南归意味着离别与归去。
- 别梦路:离别后的梦境,常常让人迷失。
- 菡萏:指荷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
- 愁人:指心中忧愁的人。
- 种芭蕉:芭蕉象征着离愁,种植它意味着对离别的惧怕与不安。
典故解析:
- 白雁:在古诗中,白雁常用来比喻思乡和离别,表达人们对故土的思念。
- 菡萏:菡萏(荷花)常常与离情别绪相联系,诗中提到的“别梦路”与此相呼应。
- 芭蕉:芭蕉树在古代诗词中通常与离愁相连,诗人用它来表达对离别的惧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绮,清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诗风清丽,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
《捣练子 秋夜》创作于清代一个秋夜,诗人在寂静的环境中感受到深重的思念与离愁,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捣练子 秋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古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诗人心中的忧愁。开篇的“声淅淅,影萧萧”,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伴随着细微的声响和摇曳的影子,给人一种孤独感。接着提到“白雁南归入夜高”,白雁的南飞不仅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离别的主题,这种迁徙的意象使得诗人不禁思绪万千。
接下来的“别梦路常迷菡萏”,道出了诗人对于离别的迷惘与无奈,菡萏作为美丽的象征,却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愁苦和思念。最后一句“愁人窗怕种芭蕉”,通过种芭蕉的举动,表达了对离愁的恐惧与逃避,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离别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形成了一幅秋夜的忧愁画卷,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淅淅,影萧萧:描绘夜晚的声音与影像,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
- 白雁南归入夜高:白雁象征着离别,南归的动作在夜空中愈发显得孤寂。
- 别梦路常迷菡萏:离别后的梦常常让人迷失,菡萏的出现加强了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 愁人窗怕种芭蕉:愁苦的人在窗前惧怕种植芭蕉,展现出对离别的恐惧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雁比喻为离别的象征,深化了主题。
- 拟人:影子的摇曳仿佛在诉说孤独,使得意象更为生动。
- 对仗:如“声淅淅,影萧萧”,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展现了人在秋夜中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象征着孤独与思念,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
- 白雁:象征离别与思乡,揭示了人们对故土的眷恋。
- 菡萏:代表美好与忧愁,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 芭蕉:象征离愁,表明在离别中对未来的无奈和恐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雁南归”象征着什么?
- A. 思乡
- B. 离别
- C. 自然变化
- D. 以上皆是
-
“愁人窗怕种芭蕉”中的“芭蕉”象征着?
- A. 忧愁
- B. 快乐
- C. 归属
- D. 美丽
-
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吴绮:李白的诗中常表现豪放与洒脱,而吴绮则更加细腻与内敛。
- 杜甫与吴绮:杜甫的诗多表现社会忧虑,而吴绮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