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月上,夕风微。忍得寒生玉粟肥。征雁千双空里过,可能带得向南飞。
白话文翻译:
在孤独的月光下,微风轻拂。忍耐着寒意让玉米更加饱满。成群的雁阵在空中飞过,或许它们能带去南方的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孤月:孤独的月亮,指月亮高悬在夜空中。
- 夕风:傍晚的微风,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 忍得寒生:忍受寒冷的侵袭,形容在寒冷中仍然能生长。
- 玉粟:比喻玉米,形容其丰收的样子。
- 征雁:指归雁,象征着迁徙和离别。
- 千双:成群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
- 可能带得向南飞:可能带去南方的消息或情感。
典故解析:
- 征雁:在古诗中,雁象征着远行和思念,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精通诗词和哲学。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创作于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王夫之在此期间经历了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困惑,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捣练子 咏霜》以清冷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观。诗歌开头通过“孤月上,夕风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夜晚氛围。接着“忍得寒生玉粟肥”,不仅表达了玉米在寒冷中仍然能够成长的韧性,也隐含了对生活中艰难环境的适应与坚韧。
“征雁千双空里过”,描绘了成群的雁阵飞过,给人一种孤独感,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远行和归属的思考。最后一句“可能带得向南飞”则引发了对南方温暖的向往,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月上,夕风微:描绘夜空中孤独的月亮和微弱的晚风,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忍得寒生玉粟肥:在寒冷中生长的玉米,象征着生命的韧性与坚忍。
- 征雁千双空里过:成群的雁飞过,表明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 可能带得向南飞:表达了对南方的向往与希望,暗示着对温暖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粟”比作坚韧的生命。
- 对仗:如“孤月”与“夕风”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赋予雁以情感,表达离别之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现了对生命韧性、对离别思念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向往,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月:象征孤独与宁静。
- 夕风:代表着温柔与寒意。
- 玉粟:象征生命的坚韧。
- 征雁:象征离别、思念和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月”形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A. 表达孤独
- B. 代表温暖
- C. 描绘夜景
- D. 以上都是
-
“征雁千双”中的“征雁”指的是?
- A. 归来的大雁
- B. 旅行的鸟
- C. 迁徙的鸟
- D. 以上都是
-
全诗的情感基调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 A. 对自然的感悟
- B. 对生活的思考
- C. 对未来的希望
- D. 以上都是
答案:
- D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王夫之的《捣练子 咏霜》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通过夜景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但王夫之更强调自然的坚韧与生命的力量,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清诗词选》
- 《王夫之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