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13: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又二首
刘克庄
莱菔可虀秔可炊,绝胜远访碧溪祠。
渠能去伴舒为诰,时有来听鼎说诗。
江夏奇童今属子,金华仙伯更传谁。
锦囊倒赠贫家了,不管旁观笑橐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远方名胜的鄙视。莱菔可以做成鲜美的菜肴,米饭也可以用来煮熟,胜过远道而来拜访碧溪祠的繁琐。谁还会陪同舒昙来做诰命呢?偶尔会有人来听我在鼎边吟诗。如今的江夏奇童归属你,金华的仙伯又会传承给谁?最后我将锦囊赠予贫困之家,不在乎旁人怎样看待我。
注释:
- 莱菔:一种蔬菜,指萝卜。
- 虀:剁碎后做成的一种食物。
- 秔:古代的一种谷类作物,这里指米。
- 绝胜:远胜于。
- 碧溪祠:指名胜古迹,隐喻对名士的追求。
- 伴舒:指陪伴舒昙的诗人。
- 鼎:古代的炊具,也象征着文人雅集。
- 江夏:地名,指江夏地区。
- 奇童:指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 金华仙伯:指金华山的隐士。
- 锦囊:盛放物品的袋子,这里引申为赠送的礼物。
- 笑橐:指旁观者的嘲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真,号梦阮,宋代著名诗人,生于1149年,卒于1210年。他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著称,擅长诗词,尤以词作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们常寻找心灵的寄托。刘克庄在诗中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反映出他对名士文化的讽刺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又二首》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名士追求和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以“莱菔可虀秔可炊”开篇,既是对日常饮食的描绘,也隐喻着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他认为,与其远道而行,拜访名胜,不如在家中享受平淡的生活。接下来的“渠能去伴舒为诰”,则表达了对陪伴和名利的无所谓,诗人更钟情于与友人相聚吟诗的快乐。
“江夏奇童今属子,金华仙伯更传谁”,诗人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和隐士的传承产生了思考,询问他们的未来归属,这一方面反映了对人才流失的担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对个人成就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一句“锦囊倒赠贫家了,不管旁观笑橐垂”,则显露出诗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与对道德的坚守。无论他人如何评价,诗人选择将自己的雅趣和心意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这种高尚情操令人敬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莱菔可虀秔可炊”:莱菔与米饭的结合,强调简单食物的美好。
- “绝胜远访碧溪祠”:与名胜古迹的繁华相比,日常生活更具魅力。
- “渠能去伴舒为诰”:表示对名士陪伴的无所谓,强调诗人内心的宁静。
- “时有来听鼎说诗”:渴望与友人共聚,倾诉内心的情感。
- “江夏奇童今属子”:对年轻才俊的关注与思考。
- “金华仙伯更传谁”:对隐士传承的疑问,反映出对未来的迷茫。
- “锦囊倒赠贫家了”:表达诗人愿意把礼物赠与穷人。
- “不管旁观笑橐垂”:不在乎他人的嘲笑,展现了诗人的洒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莱菔可虀秔可炊”,工整且富有韵律。
- 比喻:用“鼎”来象征诗人的雅集与交流。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在于反映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士文化的讽刺,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对物质的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莱菔:象征朴素与自然。
- 鼎:象征文人雅集,文化交流。
- 锦囊:代表赠予和情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莱菔”指的是哪种食物? A. 蔬菜
B. 水果
C. 谷物
D. 鱼类 -
诗人认为与其追求名胜,不如: A. 听名士的教诲
B. 享受平淡生活
C. 远足游玩
D. 参加宴会 -
诗中的“锦囊倒赠贫家了”表达了诗人的: A. 物质追求
B. 对富贵的渴望
C. 对贫困者的同情
D. 对名声的顾虑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反映出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克庄的诗更注重对平凡生活的赞美,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追求名利的态度。两者风格各异,却同样在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