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中秋莹园待月》
时间: 2025-01-11 23:38: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楼令 中秋莹园待月
作者: 陈宝琛 〔清代〕
丛薄易黄昏。众星檐际繁。
好山河生怕墓蟆吞。
七宝催修成也未,一年事,彀销魂。
秋色正平分。天风吹海云。
甚仙人擎出金盆。
只要高寒挨得过,怎秋月,不如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黄昏时分,繁星闪烁的美妙景象。诗人对美丽的山河心生怜惜,担忧其会被时光所吞没。尽管七宝之地的修建仍未完成,过去一年所经历的种种令诗人心神俱疲。眼下正值秋天,秋色与风云交织,仿佛仙人手中捧着金色的月亮。只要能够熬过这段高寒的时光,何必在意秋月的美丽,毕竟春天的景色更胜一筹。
注释:
- 丛薄:指树林茂密,环境幽静。
- 墓蟆:指蛙类,寓意时间无情,似乎在吞噬美好。
- 七宝:指珍贵的物品,常用来形容华美的景观。
- 销魂:形容心神失落,沉醉其中。
- 平分:秋色渐渐分明,清晰可见。
- 仙人擎出金盆:比喻月亮像仙人捧出的金色器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宝琛,字仲明,号幽兰,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山水、抒情为主。其作品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中秋时节,正值月圆之夜,诗人借此契机抒发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感慨,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南楼令》通过描写中秋夜的月色与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开篇以“丛薄易黄昏”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郁的氛围,仿佛在暗示时间的流逝。接着,“众星檐际繁”描绘出满天星斗的美丽景象,增强了诗的意境。诗人对“好山河”的珍惜与担忧,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在“七宝催修成也未,一年事,彀销魂”中,诗人回忆过去一年的种种经历,感到心灵的疲惫与失落。秋色的平分与天风的吹拂,象征着自然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最后,诗人以“只要高寒挨得过,怎秋月,不如春”结束,展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只要能坚持度过艰难岁月,未来的春天必将更为美好。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充分展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丛薄易黄昏:树林密集,黄昏来临,营造宁静氛围。
- 众星檐际繁:星星在屋檐上熠熠生辉,描绘夜空之美。
- 好山河生怕墓蟆吞: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担心时间将其吞噬。
- 七宝催修成也未:指修建美丽的环境仍未完成。
- 一年事,彀销魂:过去一年经历的事情让人心神疲惫。
- 秋色正平分:秋天的色彩渐渐分明,体现时间的流逝。
- 天风吹海云:自然的风景变化,象征生命的无常。
- 甚仙人擎出金盆:比喻月亮的美丽,令人陶醉。
- 只要高寒挨得过: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 怎秋月,不如春:秋天的美丽不及春天,表达对春天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仙人手中的金盆,增强意象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秋色正平分,天风吹海云”,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繁星:代表美好与希望,带来宁静与思考。
- 秋色:象征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衰退。
- 金盆: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月亮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丛薄易黄昏”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享受宁静
-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人如何看待秋天的月亮?
- A. 比春天更美
- B. 不如春天
- C. 没有特别的感觉
-
“七宝催修成也未”中“七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珍贵的物品
- B. 修建的目标
- C. 诗人的梦想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感,但更侧重于思念亲人。
- 李白的《静夜思》则是在孤独中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宝琛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秋文化与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