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岁除》
时间: 2025-02-04 15:32:26意思解释
甲寅岁除
原文展示:
老戴黄冠备扫除,
空餐忽忽岁云徂。
击衔每愧监临旷,
书考犹欣过犯无。
地主多情馈椒酒,
阍人失职废桃符。
绝怜榾柮通红火,
不与吾儿共地炉。
白话文翻译:
老戴着黄冠准备扫除,
空腹等待岁月渐渐流逝。
每次击打时都感到愧疚,监视的空旷令人心虚;
书卷考核时却欣喜,犯错的事情并不多。
地主多情地送来辣椒酒,
门卫失职,桃符被废弃。
格外怜惜那通红的柴火,
却不与我儿共享这温暖的炉火。
注释:
- 老戴:指的是老年人,黄冠是古代士大夫的标志。
- 扫除:表示辞旧迎新,传统习俗。
- 空餐:形容饥饿或无所事事的状态。
- 击衔:指用嘴叼着东西,表达某种愧疚或责任感。
- 桃符:指的是贴在门上的桃木符,上面写有祈福的话,象征驱邪避祟。
- 榾柮:指的是柴火,通常用于取暖或做饭。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齐,南宋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尤其以豪放和沉郁见长。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岁末之际,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及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诗中通过描写扫除、酒宴等场景,反映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旧年的告别。
诗歌鉴赏:
《甲寅岁除》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折射出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扫除”这一传统习俗,传达了辞旧迎新的情感。刘克庄以“老戴黄冠”引入,讲述自己在岁末的准备与期待,展现了一种朴素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诗中提到的“地主多情馈椒酒”则透露出社会关系的温暖,即使在岁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然存在。反观“阍人失职废桃符”,则暗示了社会中某些失职的现象,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最后两句通过对柴火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温暖的渴望,尽管生活中有诸多不如意,但家庭的温暖依旧是心灵的归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新年的期待,更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老戴黄冠备扫除:描绘了岁末的情景,传统习俗中的扫除活动,象征着辞旧迎新。
- 空餐忽忽岁云徂:表达了一种等待与焦虑,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
- 击衔每愧监临旷:感受到责任与监视的空虚,反映了内心的挣扎与愧疚。
- 书考犹欣过犯无:尽管面临考核,但内心的安慰来自于相对少犯错误。
- 地主多情馈椒酒:人际关系中的温暖,地主的馈赠代表了人情味。
- 阍人失职废桃符:社会中的失职现象,暗示了对传统习俗的漠视。
- 绝怜榾柮通红火:柴火的描写,象征家庭温暖、生活的希望。
- 不与吾儿共地炉: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桃符”与“阍人”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岁末扫除和家庭温暖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和对家庭的珍视,展现了人情温暖与社会责任的对比。
意象分析:
- 黄冠:象征士人的身份与责任。
- 桃符:代表着传统习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辣椒酒: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情与分享。
- 柴火: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戴黄冠”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小孩
-
“地主多情馈椒酒”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温暖
- C. 忧伤
-
诗中提到的“桃符”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传统习俗
- C. 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夜作》 - 杜甫
- 《岁除夜》 - 白居易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除夜作》同样描写了岁末的情景,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悲愤。而刘克庄的《甲寅岁除》则在温暖中流露出对家庭的珍视,具有更为积极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李白
- 《古诗词鉴赏》 - 张三
- 《中国古代诗词文化》 - 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