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翠斜溪里,
蓄宝宕山峯。
抽茎类仙掌,
衔光似烛龙。
飞蛾再三绕,
轻花四五重。
孤对相思夕,
空照舞衣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溪水边的翠绿,山峰如宝藏一般高耸。诗人把竹子比作仙人掌,光芒似蜡烛的龙在闪烁。飞蛾在灯光周围盘旋,轻盈的花瓣层层叠叠。孤独的我在思念的黄昏中,空寂的光照在舞衣的缝隙上。
注释:
- 发翠:形容绿色的植物生长得茂盛。
- 蓄宝:形容山峰的美丽、奇特。
- 抽茎:形容植物的生长状况。
- 仙掌:比喻植物的形态,像仙人掌一样。
- 衔光:含有光芒,形容光亮。
- 烛龙:传说中的一种龙,象征光明。
- 飞蛾:指在光亮周围飞舞的昆虫。
- 相思:思念之情。
- 空照:光线空旷,照耀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希声,号永宁,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才华横溢,深受当时文人的推崇。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杂咏 灯》是谢朓在特定场景下写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风景的细腻观察和个人情感的流露。诗中灯光的意象不仅象征着温暖,也暗示了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灯光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及内心情感的细致描绘。诗的开篇从“翠”字入手,生动描绘了溪水和山峰之间的美丽景象,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生。“抽茎类仙掌”则引入了植物的形象,暗示着生命的生机与希望。接下来的“衔光似烛龙”更是将光明与神秘结合,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飞蛾在光晕中翩翩起舞,象征着对光明的追逐与向往。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个人的思念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透露出一种孤独与空寂的氛围。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对比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深刻,也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发翠斜溪里:描绘了溪水旁绿意盎然的景象,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蓄宝宕山峯:山峰如同宝藏一般,突显其雄伟和美丽。
- 抽茎类仙掌:植物的生长形态与神秘感的结合,表现出诗人的观察力。
- 衔光似烛龙:光芒四射,灵动的形象,营造出梦幻的气氛。
- 飞蛾再三绕:飞蛾不断围绕灯光,象征着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 轻花四五重:花的轻盈与叠加,表现出自然的细腻与美丽。
- 孤对相思夕:表达诗人孤独的思念,情感真挚。
- 空照舞衣缝:光线照耀着舞衣,象征着思念的孤寂与空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植物比作仙人掌,增加了形象的生动感。
- 拟人:飞蛾的行为描绘出情感的丰富。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灯光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孤独的思念,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情感细腻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象征生机与希望。
- 光:象征温暖与思念。
- 蛾:象征追求与向往。
- 花:象征美丽与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发翠”指的是什么? A. 绿色植物的生长
B. 灯光的明亮
C. 诗人的思念 -
“飞蛾再三绕”中,飞蛾的行为象征什么? A. 追求光明
B. 寻找食物
C. 逃避黑暗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诗人的孤独思念
C. 灯光的温暖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谢朓的《杂咏 灯》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前者更注重抒情,而后者则在对自然的描绘中融入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谢朓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