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饮有美堂,答周开祖湖上见寄》

时间: 2025-01-27 04:11:37

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

白话文翻译:

杜牧端来寻求紫色的云彩,狂妄的言辞让石榴裙都为之震惊。
岂不是知道那位乡间的客人手握青色的竹杖,独自卧在山间,白色的席子上纹路如画。
且在东边的山坡上陪伴王绩,未曾有时间去南方追悼终军。
新诗一旦与佳人共唱,从今以后恐怕难以再减少一分情意。

注释: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清丽的风格著称。
  • 紫云:指美丽的云彩,象征美好事物。
  • 石榴裙:石榴裙为女子服饰的象征,暗指女子的美丽与风情。
  • 青筇杖:青色的竹杖,野客的象征,表现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白簟纹:白色席子的花纹,暗示山中僧人的宁静与清雅。
  • 东皋:东边的山坡,常用以指代隐居的环境。
  • 王绩:古代诗人,诗中提及其作为隐士的代表。
  • 南越:指古代的南方地区,与吊终军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也有细腻婉约的情感,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友人相聚的场合,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在诗中,苏轼提到杜牧,暗示自己与当时流行的诗风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他独特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调,描绘了苏轼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开头部分提到杜牧,体现了诗人与当代诗人的对比,苏轼在这里不拘一格,运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他的个性与风趣。接着,诗中转向乡间隐士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反映出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最后一句提到与佳人共唱新诗,表明苏轼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表达出人生乐趣的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比与隐喻,苏轼不仅展现了个性,也传达了对生活的豁达与洒脱,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杜牧端来觅紫云:诗人提到杜牧,暗示对其诗风的追求,紫云象征美,与理想的追求相呼应。
  2. 狂言惊倒石榴裙:形容杜牧的言辞夸张,给人以惊叹,展现诗人豪放的个性。
  3. 岂知野客青筇杖:反映出诗人在乡间隐士的状态,强调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4. 独卧山僧白簟纹: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场景,象征内心的安宁与自得。
  5. 且向东皋伴王绩:提到东皋,暗示隐士的生活和追求,王绩则代表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
  6. 未遑南越吊终军:暗示诗人忙于理想生活,未能参与世俗的哀悼,表现出对过往的淡泊。
  7. 新诗过与佳人唱:表达与佳人共同吟唱的乐趣,尽显生活的美好。
  8. 从此应难减一分:强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感情坚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杜牧的提及和乡间隐士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如“狂言惊倒石榴裙”,营造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
  • 意象:青筇杖、白簟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清雅的生活情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体现出一种乐观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云:象征美好理想。
  • 石榴裙:代表女子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 青筇杖:象征隐逸、自由的生活。
  • 白簟纹:体现宁静、清雅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朋友
    B. 隐士
    C. 诗人
    D. 忍者

  2. “青筇杖”代表了什么? A. 城市生活
    B. 隐逸生活
    C. 战斗精神
    D. 诗歌创作

  3. 此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悲伤
    B. 失落
    C. 乐观
    D. 愤怒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比较苏轼的这首诗与杜牧的《秋夕》,两者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苏轼更倾向于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乐观态度,而杜牧则多了一份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