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与韦左丞同入南省,因叙旧以赠之》

时间: 2025-02-04 16:09:25

早年同遇陶钧主,利钝精粗共在熔。

金剑淬来长透匣,

铅刀磨尽不成锋。

差肩北省惭非据,接武南宫幸再容。

跛鳖虽迟骐骥疾,何妨中路亦相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年同遇陶钧主,
利钝精粗共在熔。
金剑淬来长透匣,
铅刀磨尽不成锋。
差肩北省惭非据,
接武南宫幸再容。
跛鳖虽迟骐骥疾,
何妨中路亦相逢。

白话文翻译

在年轻时我们曾同在陶钧的门下,
无论是利器还是钝器,都在这个熔炉中共融。
金剑经过淬火,最终能透出匣子,
而铅刀虽然磨尽,却始终无法成形。
我在北省的地位低下,感到羞愧不已,
而在南宫的武职中,幸而能再度相聚。
虽然跛鳖行得慢,而骐骥奔跑迅速,
但在路中相遇,又何妨呢?

注释

  • 陶钧主:指陶渊明,寓意追求理想境界的人。
  • 利钝精粗:利器与钝器,精良与粗糙的工具,象征人的才能与处境。
  • 金剑:象征着经过锻炼后成就的高尚品质。
  • 铅刀:象征才能不足,尽管努力却难以有所成就。
  • 北省:指北方的官署,暗示作者的地位不高。
  • 南宫:指南方的官职,表示与好友的重聚。
  • 跛鳖与骐骥:分别象征不同的人生境遇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内容宽广,特别擅长描写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与韦左丞相聚时,诗中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与相聚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感慨,体现了白居易一贯的人文关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年与韦左丞的共同经历和后来的重聚,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深厚。开头两句提到早年同是陶钧主下的学子,表明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接着用“金剑”和“铅刀”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他们在才华与成就上的不同,金剑象征着经过磨炼而成的优质,而铅刀则暗示了一种未能成器的遗憾。后面几句则描绘了自己在北省的无奈与在南宫的重聚,虽有地位的差异,但相逢的喜悦却是无价的。最后用“跛鳖”与“骐骥”的对比,表达了即使在不同的境遇中,也能够在某个时刻相遇,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早年同遇陶钧主:表达早年与友人共同追求理想的经历。
  2. 利钝精粗共在熔:强调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才能都在锻造中。
  3. 金剑淬来长透匣:象征经过努力与锻炼后,才能显露出自己的价值。
  4. 铅刀磨尽不成锋:表达有些人尽管努力却难以成就,带有一丝无奈。
  5. 差肩北省惭非据:自谦其身在北方的低贱位置。
  6. 接武南宫幸再容:感激能够与老友在南方相聚。
  7. 跛鳖虽迟骐骥疾:用比喻强调成就与机遇的差异。
  8. 何妨中路亦相逢:尽管各自处境不同,但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福气。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剑与铅刀的比喻,形象地展示了才华的不同。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反衬:通过跛鳖与骐骥的对比,突显了友谊的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韦左丞的旧时情谊,反映了白居易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境遇的哲学思考以及自我价值的认知。

意象分析

  • 金剑:象征经过锤炼后形成的高尚品质与才能。
  • 铅刀:象征着努力但未能成功的无奈,反映社会对成功的评价。
  • 跛鳖与骐骥:象征人生的不同轨迹与成就,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白居易
    • C. 杜甫
    • D. 王维
  2. 诗中“金剑”与“铅刀”的对比主要象征什么?

    • A. 朋友的友谊
    • B. 才能与成就的差异
    • C. 生活的苦与甜
    • D. 自然的变化
  3. “跛鳖虽迟骐骥疾”这句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速度
    • B. 友谊
    • C. 成就
    • D. 相遇的机缘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赠友人》

诗词对比

在白居易的《喜与韦左丞同入南省,因叙旧以赠之》中,友谊与人生的哲思交织;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侧重于家国情怀与个人的忧愁。两者在情感的深度上各有千秋,前者显得更加豁达与乐观,后者则充满了对离散与苦难的思考。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