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赠清凉长老》
时间: 2025-02-04 15:3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赠清凉长老
作者:苏轼
过淮入洛地多尘,
举扇西风欲污人。
但怪云山不改色,
岂知江月解分身。
安心有道年颜好,
遇物无情句法新。
送我长芦舟一叶,
笑看雪浪满衣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进入洛阳时,感受到的尘土飞扬的情景。他手中挥扇,西风阵阵,似乎要把人弄得脏兮兮。诗人感叹,只有那云山依旧不改颜色,不知那江边的月亮却能分身而至。心中安定有道,年华依旧,面对事物无情,写出新的诗句。送我一只长芦舟,让我在雪浪中欢笑,满衣巾是春水的洗礼。
注释
- 过淮入洛:指经过淮河抵达洛阳,表达诗人旅途的艰辛。
- 举扇西风:意指在西风中扇动扇子,形象地描绘了尘土飞扬的情景。
- 怪云山不改色:感叹大自然的恒常与不变。
- 江月解分身:江水和月亮的清辉相映,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
- 安心有道:心中有道理,安然自得。
- 长芦舟:一种轻便的小船,象征着自由与出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的时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
诗歌鉴赏
《次韵赠清凉长老》是一首表达心境的诗作,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过淮入洛”引入,描绘了旅途中的尘土飞扬,反映出诗人对环境的敏感。接着“举扇西风欲污人”,用扇子扇风的动作,象征着诗人对生活困扰的无奈与抵抗。
在诗中,苏轼以“云山不改色”来反衬人世的变幻,表达对自然恒常的敬畏。诗人巧妙地将月亮与江水相提并论,展现出他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感受。最后两句“送我长芦舟一叶,笑看雪浪满衣巾”,则是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依旧乐观的心态。
整首诗不仅在情感上达到了一种洒脱和超然的境界,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淮入洛地多尘:进入洛阳的道路上,尘土飞扬,环境恶劣。
- 举扇西风欲污人:手执扇子,西风吹来,似乎要把人弄得尘土满身。
- 但怪云山不改色:自然景色依旧,云山不变颜色,反衬人事的变迁。
- 岂知江月解分身:月亮在江面上的映照,似乎能够分身而来,表现自然的灵动。
- 安心有道年颜好:心中有理,安然自得,容颜依旧。
- 遇物无情句法新:面对事物无情,诗句却能焕然一新。
- 送我长芦舟一叶:希望能有一只小舟相伴,象征自由的愿望。
- 笑看雪浪满衣巾:在雪浪中欢笑,满身都是水的洗礼,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亮解分身”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与变化。
- 拟人:将风、月、江赋予了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态度,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豁达,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象征人世间的纷扰与苦恼。
- 西风:代表季节的变化与无情。
- 云山: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宁静。
- 江月:表达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向往。
- 长芦舟:象征自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变化与无情
- C. 温暖
- D. 和平
-
“送我长芦舟一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愿?
- A. 渴望安宁
- B. 渴望自由
- C. 渴望权力
- D. 渴望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次韵赠清凉长老》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在生活的困境中寻求自由与洒脱的态度,但李白更多的是豪放激昂,而苏轼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体现出一种沉稳的心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