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3:04:51

玉颜长日带离忧,未写鸾笺泪已流。

不信今朝秋已尽,九边诸将尚防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颜长日带离忧,
未写鸾笺泪已流。
不信今朝秋已尽,
九边诸将尚防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美丽女子在漫长日子里承受分离之苦,虽然还未写信给爱人,眼泪却已流下。她不相信今天已经是秋天的尽头,因为远方的将领们仍在防备着秋天的到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颜:形容女子的容貌如玉般美丽。
  • 鸾笺:指写信的纸,鸾为一种美丽的鸟,象征爱情。
  • 泪已流:指感情的悲伤已经表现出来。
  • 九边:指边疆,古代指九个边境地区。
  • 防秋:指防备秋天的军事准备,暗示战事未了。

典故解析

  • 鸾笺:在古代,鸾笺常用来书写情书,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 九边诸将:古代边疆将领常常面临外敌威胁,暗示国家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荆玉,明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其作品多反映对人生、爱情和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表达女子的离愁别恨,反映了战乱对个人情感的冲击与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闺怨 其一》展现了一位美丽女子在漫长日子中忍受离愁的痛苦。诗的前两句直接描绘了她的愁苦,既有视觉上的“玉颜”,又有情感上的“离忧”,让人可以感受到她的美丽与痛苦共存。未写的鸾笺暗示着她虽然有写信的冲动,但却因悲伤而无法动笔,泪水已经流下,这一情景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的孤独和无奈。

后两句的情感转折,诗人以“秋已尽”来反衬女子的思念与现实的残酷,远在边疆的将领们仍在备战,显示出国家的不安与个人情感的无奈。诗中秋天这一意象更是引申出离别的常态,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逝去。通过对比,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突显了在动荡时代中个人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颜长日带离忧:描绘女子的美丽与她长久的忧愁,表明时间的漫长与思念的深切。
  2. 未写鸾笺泪已流:虽然没有写信,但情感已在泪水中流露,体现了她内心的焦灼与无奈。
  3. 不信今朝秋已尽:表达她对时间流逝的怀疑,内心不愿相信秋天的结束,映射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4. 九边诸将尚防秋:远在边疆的将领们还在为战争做准备,暗示着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对立。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颜”比喻美丽,增添了诗的艺术性。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秋天、泪水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女子的离愁,展现了在战争与离别中,个人情感的脆弱与社会动荡的冲突,反映出诗人对家庭离散与国事忧虑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颜:象征美丽与青春,反映出女子的魅力与内心的悲伤。
  • 鸾笺:象征爱情与思念,寄托了对情感的渴望。
  • :象征时光流逝,隐喻离别与无常。
  • 九边:象征国家的边疆,反映了战乱的背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颜”指代什么? A. 美丽的容貌
    B. 伤心的眼泪
    C. 战争的阴影

  2. “未写鸾笺泪已流”表明了什么? A. 她已经写信
    B. 她内心的悲伤无法表达
    C. 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3. “九边诸将尚防秋”中的“九边”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琐事
    B. 战争的边境
    C. 爱情的忧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何荆玉的《闺怨》更侧重于表达战乱背景下的个人情感,李清照则更多地展现了离愁的细腻和柔美。两者都反映了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困境,但在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
  • 《李清照与何荆玉的诗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