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4-27 17:22:34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

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

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
作者:梅尧臣

平昔闻严助,承明厌直庐。
请章来未久,捐馆遽何如。
无复淮南谕,曾成太史书。
苍苍不可问,挥涕望輀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以前听说严助的事,承明皇帝厌恶直言不讳的庙宇。
我请求信章(严助的奏章)来得不久,便急于放弃了这个地方。
再也没有淮南的旨意了,难道这个已成了太史的书卷?
苍苍的天空无法询问,眼泪流下,目送着车子远去。

注释:

  • 平昔:以前,过去。
  • 承明:指承明皇帝,可能是指某个历史时期的统治者。
  • 厌直庐:厌恶直言不讳的庙宇,表现出对直言不讳的排斥。
  • 请章:请求的奏章,指严助的奏章。
  • 捐馆:放弃馆舍,可能指辞官或离开某个地方。
  • 淮南谕:指淮南的皇帝旨意。
  • 苍苍:形容天空或宇宙的深邃与空旷。
  • 挥涕:挥手拭去眼泪,表达悲伤之情。
  • 望輀车:望着车子,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著称,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对严助的怀念和悼念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政治环境的不满。严助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因直言而受到排斥,梅尧臣借此表达自己对直言不讳者的钦佩与对当时政治的悲叹。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南阳谢紫微挽词三首》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政治环境的不平。诗中通过对严助的回忆,表现出对直言不讳者的钦佩。开头两句点明了对严助生平的感慨,反映出当时政治的压制与无奈。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哀伤与苍凉,令人深思。

诗中“挥涕望輀车”一句尤为感人,表现了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无奈与伤感,体现出一种失落的情绪。这样的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遭遇,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与残酷。梅尧臣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相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昔闻严助:开篇通过回忆严助的事迹,引出对他生平的追思。
  2. 承明厌直庐:指承明皇帝对直言的厌恶,暗含对政治环境的批判。
  3. 请章来未久:指严助的奏章来得不久,表现出对友人短暂的怀念。
  4. 捐馆遽何如:表达了放弃官职后的无奈与困惑。
  5. 无复淮南谕:指政治上的失落,再也听不到来自皇帝的指示。
  6. 曾成太史书:指友人的成就与历史地位,表现出对过往成就的怀念。
  7. 苍苍不可问:感叹宇宙的辽阔与人生的渺小,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8. 挥涕望輀车: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深切的思念与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苍苍”比喻无边无际的宇宙,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对仗:上下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适度夸大情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友人的怀念与对政治环境的失望进行深入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直言不讳者的钦佩和对当下环境的无奈,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严助:象征着直言不讳者。
  • 承明:代表着当时政治的权力中心。
  • 苍苍:象征着广阔无边的宇宙与人生的无常。
  • 輀车: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承明”指的是谁?

    • A. 一位名将
    • B. 一位皇帝
    • C. 一位诗人
  2. “挥涕望輀车”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喜
    • B. 悲伤
    • C. 愤怒
  3. “无复淮南谕”中“淮南”指代什么?

    • A. 地名
    • B. 皇帝的旨意
    • C. 友人的家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在表达对友人的情感上有着不同的风格,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梅尧臣则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入了历史的厚重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相关研究论文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