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得句》
时间: 2025-01-11 23:02: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旅枕无端寐不成,
客怀如猬对寒檠。
听残鼓角三更雨,
梦逐关河万里情。
两地看花添别恨,一番闻雁感浮名。
低徊往事无聊甚,
起步中庭月正明。
白话文翻译
在旅途的枕头上,我无缘无故辗转难眠,
心中如同刺猬一般,面对着寒冷的灯火。
听着残留的鼓声和号角,伴随着三更的细雨,
我的梦境随关山河流转,思念如万里远。
两地看花,愈加增添了离别的怨恨,
一番听到雁鸣,也让我感慨浮名虚荣。
往事在心中徘徊,感到十分无聊,
于是起身走到中庭,发现明月正照耀。
注释
- 旅枕:旅途中的枕头,象征离家在外的孤独与不安。
- 无端:无缘无故,表示没有理由的。
- 猬:刺猬,形容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 寒檠:寒冷的灯火,暗示孤寂的环境。
- 鼓角:鼓声和号角声,通常与战争或警报相关。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象征遥远的故乡。
- 别恨:离别的怨恨,表达对离别的苦涩感受。
- 浮名:虚荣的名声,指不真实的名望。
典故解析
- 三更:古代夜晚的时间划分,通常指午夜时分。
- 闻雁:指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象征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路孟逵,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抒发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常常在旅途中思念故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感慨。
诗歌鉴赏
《枕上得句》是一首表达旅途孤独与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旅途中辗转难眠,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开篇“旅枕无端寐不成”,描绘了诗人因环境和情感的困扰而难以入睡的状态,进一步引出“客怀如猬对寒檠”,用刺猬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接下来的“听残鼓角三更雨”,则通过鼓声和雨声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突出了夜晚的沉重与孤寂。
在“梦逐关河万里情”一句中,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将思乡之情与广阔的自然景观结合,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后面的“两地看花添别恨”则加深了这种离别的痛苦,生动地反映了旅人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最后两句“低徊往事无聊甚,起步中庭月正明”,则在情感的沉重中透出一丝清明,月光照耀下,诗人开始反思往事,似乎在月光的陪伴下,找到了一丝安慰。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旅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旅枕无端寐不成:在旅途上,因无缘无故的烦扰而无法入睡。
- 客怀如猬对寒檠:旅人的心情如同刺猬,面对寒冷的灯火,感到孤独。
- 听残鼓角三更雨:在夜深人静时,听着鼓声和号角声,与细雨的伴奏。
- 梦逐关河万里情:梦境中随关山河流转,思念如万里遥远。
- 两地看花添别恨:在两地分别时,看花愈发增添了离愁别绪。
- 一番闻雁感浮名:听到雁鸣,引发对虚名的感慨。
- 低徊往事无聊甚:往事在心中徘徊,感到十分无趣。
- 起步中庭月正明:起身走到庭院,发现明月在照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刺猬,形象地表现出内心的不安。
- 对仗:如“看花”“闻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月”“雨”“花”,富有感性色彩,营造出情感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旅途孤独和思乡情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诗人在离别与孤独中的感慨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旅枕:象征旅途的孤独与不安。
- 寒檠:代表寒冷与孤寂的环境。
- 雨:象征忧伤与思念。
- 月:象征清明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旅途中感到什么情绪?
A. 兴奋
B. 孤独
C. 快乐 -
“梦逐关河万里情”中的“关河”指的是什么?
A. 家乡
B. 遥远的地方
C. 朋友 -
诗人在诗中听到哪种声音?
A. 鸟鸣
B. 鼓声与号角
C. 风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路孟逵的《枕上得句》更加强调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家人之间的亲情。两首诗都通过夜晚的意象表达了思乡情感,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路孟逵生平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思乡与孤独的诗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