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话文翻译:
我年轻时离开家乡,直到老年才返回。
虽然我年纪已大,头发也已变白,但家乡的口音依然没有改变。
见到的孩子们却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注释:
- 少小:年少时。
- 离家:离开家乡。
- 老大:年老时。
- 乡音:家乡的方言和口音。
- 无改:没有改变。
- 鬓毛衰:鬓发已经衰老、变白。
- 儿童:指年轻的孩子们。
- 相见不相识:见面却不认识。
- 笑问:笑着询问。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反映出游子归乡后与家乡的情感疏离,展现了时光变迁带来的变化。类似的情感在古代文人诗作中经常出现,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号逸少,曾任职于官府,后归隐山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语言简练,常表达对自然和故乡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贺知章晚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游子归乡时,发现故乡的变化与自己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冲击。
诗歌鉴赏: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贺知章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简单而富于深意。诗的开头便以时间的推移引入,讲述了自己从年少离家到老年回归的过程,直接体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厚情感。然而,回乡后的情景却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尽管自己的乡音依旧,然而岁月的流逝使他与故乡之间产生了隔阂,尤其是在儿童的眼中,他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客人。
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一句,传递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曾经熟悉的故乡,如今却被陌生的面孔包围,时间的流逝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脆弱。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许多游子在外漂泊后归乡时共同的感受。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运用简洁的句式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堪称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小离家老大回:通过时间的对比,强调了离家的时长与归乡的迟到。
- 乡音无改鬓毛衰:对比中体现出乡音的恒久和个人衰老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时光的无情。
- 儿童相见不相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强调了归乡后的孤独。
- 笑问客从何处来:强调了身份的变化,曾经是故乡的人,如今却成了外来的客人。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老大与儿童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变化。
- 排比:使用了“离家”“回”的排比,增强了感情的层次感。
- 拟人:将儿童的“笑问”赋予了情感,使整首诗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游子的思乡情怀,表现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它不仅是个人的情感,也象征着对社会变迁和人际关系疏远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音:象征着故乡的记忆与文化。
- 儿童:代表着新的生命和未来,同时也象征着陌生与隔阂。
- 鬓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意思是: A. 年轻时离开家乡,老年时回归
B. 年轻时就回家
C. 只离开一次
D. 年轻时不在家 -
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自豪
D. 忘记 -
诗中提到的“乡音无改”意味着: A. 口音改变了
B. 依然讲家乡话
C. 不再说话
D. 忘记了语言
答案: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贺知章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王维则强调了兄弟间的情感联系。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体现了各自的风格与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贺知章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