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

时间: 2025-04-27 17:22:05

半似枯禅半似痴,也无何虑与何思。

偶看清晓双双蝶,飞遍黄花一一枝。

荒耽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

也不欠渠陶谢债,夜来梦里又相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半似枯禅半似痴,也无何虑与何思。
偶看清晓双双蝶,飞遍黄花一一枝。
荒耽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
也不欠渠陶谢债,夜来梦里又相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像是禅宗的枯木,一方面又似痴迷于诗歌,内心没有什么忧虑和思考。偶尔看到清晨时分双双飞舞的蝴蝶,飞舞在一枝黄花之上。自己对诗句的沉迷其实是徒劳的,感到对莺花的吟唱感到悔恨。与陶渊明的陶醉之情并无欠债,夜里梦中又再次寻觅那种感觉。

注释:

  • 半似枯禅:形容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似乎进入了禅宗的境界。
  • 双双蝶:指成双成对的蝴蝶,象征着美好与自由。
  • 荒耽:沉迷、过于专注。
  • 忏悔: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懊悔。
  • :指陶渊明,诗人,追求自然与田园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生活,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年,作者经历了世俗的困扰与内心的挣扎,追求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反思自己在文学创作中的得失。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宁静。全诗以对比手法开篇,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诗歌的沉迷与追求,另一方面却又感到这种沉迷是无意义的。诗中描绘的双双飞舞的蝶,象征着自由与快乐,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创作,诗句中透露出一种对世俗烦恼的超然态度,表现出对自我内心的警醒。尤其是最后一句提到的“夜来梦里又相寻”,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想要在梦中寻求那种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显示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半似枯禅半似痴:诗人内心有着禅的淡泊和痴迷于艺术的矛盾情感。
  2. 也无何虑与何思:无忧无虑,心中无所挂碍。
  3. 偶看清晓双双蝶:偶然间看到早晨的蝴蝶,带来了一丝轻松与愉悦。
  4. 飞遍黄花一一枝:蝴蝶在黄花间飞舞,画面生动。
  5. 荒耽诗句枉劳心:沉迷于诗句中,感到这种沉迷是徒劳的。
  6. 忏悔莺花罢苦吟:对莺花吟唱的懊悔,意识到这种苦吟没有意义。
  7. 也不欠渠陶谢债:与陶渊明的陶醉无债可偿。
  8. 夜来梦里又相寻:在梦中再次寻求那种陶渊明式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状态比作“枯禅”与“痴”。
  • 对仗:如“双双蝶”和“一一枝”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对艺术创作的反思,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内心的挣扎与自省,最终达到了对世俗烦恼的超然。

意象分析:

  • 蝴蝶:象征自由、美好与生命的轻盈。
  • 黄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莺花:代表诗歌创作的对象与灵感来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半似枯禅半似痴”中的“痴”指什么? A. 对生活的迷茫
    B. 对诗歌的沉迷
    C. 对爱情的执着
    答案: B

  2.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A. 黄花
    B. 蝴蝶
    C. 莺花
    答案: B

  3. “夜来梦里又相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现实的失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将杨万里的《淋疾》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对内心挣扎的描写,而后者则侧重于对自然生活的享受与陶醉,体现了两位诗人在生活态度上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杨万里诗文集》